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第二节指导教师的教学活动
banner"
>
在三级教研组织中,指导教学都是最为基本、最为核心的职能。
教学总是发生某个教室之中。
在中国,一些学校的同一年级可以有几十个班级,一个区动辄上百所学校,“指导教学”
,谈何容易!
几十年来,中国的教研组织,围绕着指导教学这项职能,逐渐地形成了一些基本的形式,也表现出了一些基本特征。
一、“全学科”
“全年级”
“全员性”
“零距离”
2009年8月下旬,北京市某中学,学生还没有开学,教师们已经结束假期来到学校,投入新学期的各项准备工作。
某中学高中语文学科的刘老师来到学校教务处,手里拿着一张表格,行色匆匆,找到负责教学的吕主任:“这个学期的课表有错误,周三下午给我排了一节课,那是区里的高中语文教研时间。”
吕主任拿过课表仔细看了看,然后打开计算机,调出自己设计的原始表格,发现上面的安排并不是这样,周三下午并没有给刘老师排课,看来是编辑打印时出了什么差错。
于是一面向刘老师解释,一面安排办公室人员收回已经下发的课表修改重印。
其实这种情况在现实当中十分罕见。
在大中城市的区一级教研室——比如北京市的各个城区,各学段及各学科的教研活动基本都有统一、固定的时间安排,相当稳定且很少变化。
比如,中学语文在周四上午,小学数学在周二下午……各个学校的“吕主任”
们——有时是教务处的主任,有时是教务处工作人员——对此当然十分熟悉,排课表时会细心地将教师的上课时间与教研活动的时间错开。
通常在前一个学期末,至迟在正式开学之前两周,课表会完成。
一位中等规模中学的校长(LF,2010)表示,“新学年,也就是暑假后那个学期,这项工作大概得花上一个星期左右。
寒假后,简单些,也就是三天左右的工作量吧。”
另一位中学名校,当然也是规模巨大的中学的校长(HG,2010)补充,“其实我们的时间也差不多,一个星期大致够了。
不过,不是排完了就完事大吉。
开学后,大约还要有三周左右的调整时间。
特别现在,各种培训、进修——教研以外的啊,反正各种活动很多,因此排好的课表还是要做许多调整。
三周上下,基本可以稳定下来了。”
“排课表”
应该是全世界所有中小学例行的教学管理工作,每个年级的每个班级、每个班级的每个科目,从每天的第一节课到最后一节课,分别由哪位教师执教,均需逐一落实。
语、数、外与理、化、生、史、地、政治的次序,文化课与音、体、美的关系,都要妥善处置,通常由专人负责。
在中国,完成这项任务还要比其他国家多考虑一个特别且重要的因素:教研活动时间。
无论“吕老师”
的安排,还是“刘老师”
的焦急,都确凿无疑地表明:教师参加教研活动的时间是需要学校给予保证的,这是不成文却十分“刚性”
的制度。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