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已经成为他们的“原罪”
情结,似乎很可笑,实际上很可悲,如果所有的教育工作者都不能够理直气壮地关心学生的考试及成绩,不知我们的教育将会是什么模样?
北京市某区一位高中理科的教研员(LT,2009)十分直率地表达了自己对于考试的看法。
“考试研究当然是教研室的任务。
尽管说考试受到众人的唾骂,但是除去考试,中国不公平的事情太多了,考试还算公平。
面试都不成,人为的因素和干扰太多了。
并且,就咱们这个国家,考试也不能取消,所以对于考试的研究也是我们的一项任务,包括命题。
各个年级的期末命题,中考、高考、模拟命题都是我们的任务。
这块任务也挺艰巨,特别是毕业年级。
我们还承担着上级领导派的一些任务。
比如北京市搞活动,靠谁,还得靠各区县。
再比如说考试院,它的命题,中、高考的命题,或者搞一些科研啊,它找谁,还是找教研室。”
鉴于考试的种种弊病和局限,人们从来没有放弃各种各样的改革尝试。
只是这并非一项轻松、简单的任务。
下面一条消息便值得思考。
“按照市教委的要求,从去年秋季开始全面启动的高中新课改,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动手和创新能力,在文化课的教学难度上要求是降低了的。
但是,实际上如何呢?
在长达半年的一线采访中记者发现,新课改的高一教学难度不仅没有降低,反而在一定程度上在追赶高考。
海淀区、西城区、东城区等多所中学高一学生这样介绍老师的课堂讲课:‘这个内容在高考的时候是这样考的,在哪年哪年的高考中也出现了相应的内容。
’学生们说,为了能让课堂教学与高考接轨,老师在讲课堂内容举例时总是不断地引用高考试题,我们觉得听起来很费劲。
来自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研究中心的调查正好做了印证;一些区县和学校未能把握模块考试的性质和目的,不是按照大多数学生应知应会的程度编制考核试题,而是盲目地按照历年高考试题的难度或套用高考试题来编制考核试题。
结果造成了在一般高中,特别是相对弱势高中有较多的学生考核成绩不合格,不能及时获取相应学分的情况。”
记者在报道后写道:“虽然我们大骂我们的学校教学是应试教育,但谁又敢不进行应试教育呢?在高考仍然能改变无数人命运的大社会背景下,学校的教学不应试该怎样呢?家长肯干吗?于是老师们忍着骂名忍着劳累,无奈地在清贫而寂寞的三尺讲坛上‘吼着’,就为了满足家长的需求和自己的职业追求。”
[12]
考试的的确确有各种各样的毛病,惟其如此,就更需要我们名正言顺地对待它、研究它、改进它,在所有这些努力中,教研室无疑是一支重要的力量。
在考试还不能够尽善尽美、而我们又不能缺少它的时候,如果教研室对于考试漠不关心,难道不是渎职?
四、基础教育各阶段主要考试及与教研系统的关系
如上所述,基础教育各阶段的主要考试分别由各级教研室负责的说法,其实已经是明日黄花。
自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这些考试与教研室的关系陆续出现变化,折射着基础教育本身的发展,也对教研室产生了诸多影响。
基础教育阶段的考试大致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种:学校常规考试、小学升初中考试(小升初)、初中升高中的考试(中考)、会考、高考模拟考试。
(一)学校常规考试
每门课程的常规考试,即各种单元测验、期中考试、期末考试等,是中小学运用最频繁的考试,虽然不像“中考”
“高考”
那样“生死攸关”
,却与教学的关系最为密切,是教师和学生了解教学成效、调整教学行为的主要依据。
在一定意义上也可以说这些考试为“因”
,“中考”
“高考”
则为“果”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