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区别开,首先承认有,接着强调那不是“考试”
,用心良苦十分实在。
据我的了解,北京市的学校对于单元测验还是比较重视的,因为这毕竟代表着一种“标准”
。
具体考查,学校之间态度也有不同,“名校”
“重点校”
,可能将其当作下限:必须达到的,在此基础上会有难度高于这种单元测验的其他考查。
那些所谓薄弱校,则可能将其当作上限了,关注点在于有多少学生能够达到这个水平。
不同学校的教师都表示,无论是不是叫做考试,这个单元测验由区里面来出题是应当的。
(二)“小升初”
在全国范围,“小升初”
都曾经是相当范围的统一考试(直辖市或省会全市、地级全区等),后来则改为较小范围的统一考试(直辖市或省会下面的县(区),再后来取消考试,改为就近入学。
全国各地大体经历了同样的过程,时间差别则比较悬殊。
1.艰难的历程
“小升初”
是个挺不规范的术语。
如果在从前,用官方话语,可以说它是“小学升初中考试”
或者“初中入学考试”
的简称,按民间理解,则是“小学生有选择地升入初中”
或者“中学有选择地从小学毕业生中录取初中生”
的简称。
尽管时下没有几个人叫得出这个术语的精准全称,几乎所有小学生家长却都对其中的含义明白无误。
作为一种正规的考试,“小升初”
已经在全国范围内消失了很多年,在改革之初,它经历了“艰难的历程”
。
1985年3月28日,教育部印发了长春、石家庄、厦门、大同、昆明等五市初中招生制度改革的有关材料,五市材料的主要内容是关于取消小学升初中的入学考试,改为就近入学。
并且在通知中提出了:“把小学校从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压力下解放出来,小学生从过重的课业负担中解放出来。”
[13]
“在普及和基本普及初中的地方,应首先进行改革小学升初中的招生考试制度。
要积极创造条件,有步骤地取消小学升初中的统一招生考试。
凡按当地学籍管理规定准予毕业的学生,即可就近进入初中学习,对申请入学学生较多的中学,可试行小学保送,或推荐加口试,或其他适当办法,录取新生。”
[14]
这是目前所见教育部最早关于“小升初”
入学办法的文件,其中的基本思想——减轻学校和学生负担,主要原则——取消考试就近入学,一直贯穿在之后覆盖全国的改革中。
1986年3月6日,国家教育委员颁发了《关于在普及初中的地方改革初中招生办法的通知》,提出在普及初中的地方要“积极而稳妥地取消初中招生考试,并按学籍管理规定,凡准予毕业的小学生就近直接升入初中学习”
。
要求各地“应积极创造条件,从1986年暑假招生开始执行。
确有困难的市、县,经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行政部门批准,可先试点,逐步过渡,积极争取在近几年内完成此项改革。”
[15]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