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的今天,其他各种赛事免不了也处境微妙。
教研室的谨言慎行实属无奈:对于正规考试的讨伐已经泰山压顶,哪里敢别生事端。
在中国声名狼藉面目狰狞的“奥数”
,其实本来十分单纯。
国际奥林匹克数学竞赛是国际性的中学生数学大赛,在世界上影响非常之大。
竞赛的目的是:发现、鼓励世界上具有数学天份的青少年,为各国进行科学教育交流创造条件,增进各国师生间的友好关系。
这一竞赛1959年由东欧国家发起,得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资助。
第一届竞赛由罗马尼亚主办,1959年7月22日至30日在布加勒斯特举行,保加利亚、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波兰、罗马尼亚和苏联共7个国家参加竞赛。
以后国际奥林匹克数学竞赛都是每年7月举行(中间只在1980年断过一次),参赛国从1967年开始逐渐从东欧扩展到西欧、亚洲、美洲,最后扩大到全世界。
目前参加这项赛事的代表队有80余支,中国从1985年参加竞赛。
经过40多年的发展,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的运转逐步制度化、规范化,有了一整套约定俗成的常规。
国际奥林匹克数学竞赛由参赛国轮流主办,经费由东道国提供,旅费由参赛国自理。
参赛选手必须是不超过20岁的中学生,每支代表队有学生6人,另派2名数学家为领队。
试题由东道国以外的参赛国提供,然后由东道国精选后提交给主试委员会表决产生6道试题。
试题确定之后,写成英、法、德、俄文等工作语言,由领队译成本国文字。
主试委员会由各国的领队及主办国指定的主席组成。
这个主席通常是该国的数学权威。
欧洲北美每年都有选手参加,也没有听说像中国这样的副作用。
不过就是这么回事,大多数追求“奥数”
的中国家长们并不认为自己的孩子是数学天才,也根本不期望孩子能够最终走向国际赛场。
无非是借此作为“敲门砖”
,进入理想学校而已。
如果有其他公平可靠的渠道,相信家长们不会那么死心眼地与这个“奥数”
较劲,那样,中国的“奥数”
及其他赛事也就有可能恢复其本来面目。
当徘徊于饥饿威胁边缘的人看到“满汉全席”
,当瑟缩于风雪中的寒士来到时装发布会,相信他们无暇去分辨“八大菜系”
各自的玄妙,很难去留心貂皮与羊毛织物舒适程度的差别,说来说去,无非还是对于优质教育资源的追求。
[1]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教学研究中心.2003年工作年报.(内部资料)
[2]同上。
[3]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教学研究中心.2003年工作年报.(内部资料)
[4]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教学研究中心.2003年工作年报.(内部资料)
[5]同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