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因为教师中有许多是这位教研员的同学,所以讨论时关系比较融洽,大家比较能够放开。
讨论交流的主要内容:
1.怎样上好课?由教研员结合听过的课讲解。
2.教师们围绕上述内容进行反思。
3.请学科教师谈自己的感受。
4.汇总:对教师的可圈可点之处进行集中、小结。
有针对性地提出适合教师个人的方式。
5.作业:继续思考,学校领导应重视下一步怎么做。
政府很重视对教师,特别是一线骨干教师的培训。
国家级骨干教师的培训历时三个月,且经费充足。
相比之下,对教研员的培训就很差。
教研员是教练员,应如何给自己充电呢?目前的途径主要就是三个:
1.自学:包括自己看书、杂志。
但盲目性很大,只是感觉,自己觉得是什么就是什么,没有系统性。
或者可以说,现在是在“吃老本”
,依托于在师范时读的书。
2.出版社部门的培训:具有随意性、片面性,只是针对自己出版的教材,但经费比较充足。
不过,江苏教育出版社语文学科的培训较为系统。
北师大郑国民教授提出,教研员的发展与教师的专业发展一样也是有梯度的,但是如何分阶段进行呢?
3.其他的一些项目或活动,比如通过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业成绩检测项目、参与式学习中心项目中获得信息。
去年不曾与澳大利亚专家进行过交流。
我省在这方面还好,有些省的国际项目要少一些。
教研员队伍如何提高自身的素质呢?
4月4日
9:07—9:22看两期《小学教学设计》杂志,每一期上有该教研员自己的两篇文章。
9:30—10:10学外语:用自己所订的英文杂志。
(其间接电话一次:一位校长,有关对(语、数)教师进行培训的事宜。
电话后,告知数学教研员,先征集教师在教学中的难点,再进行讲解,而不要泛泛而谈)
10:15—10:25参加教研室短会:
1.由于有人作兼职,所以对人员进行新的分工。
2.要求老师填写“三月工作量加分加项”
表。
10:30—11:10网上邮箱(企业邮局系统)
1.与人教社商谈自己发的那两篇文章。
2.约稿纪念一位老先生——人民教育出版社张中行。
(期间:接电话一次,某学生转学事宜;体育老师送来一份关于优秀体育课的报告;一位市美术教研员来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