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通过如此三年的教研活动,学校就可能成为一所像样的学校了。”
[3]
“至今为止,我从事访问学校、参观教室的活动已经快20年了。
若按每周访问2~3所学校、参观约10个教室计算,那么我至今已经访问过1000所以上的学校,参观过7000多间教室了。”
[4]
很显然,上面所叙述的过程是佐藤教授的教育科研行为,在他这样一位来自大学的学者的组织下,新泻市樱丘小学的加纳先生和他的教师们才会“每年3月”
汇聚在“山中大雪覆盖的宾馆”
里,每年一次,展开教学研究。
佐藤教授的敬业精神令人尊重,20年期间,1000所以上的学校,7000多间教室,作为一个教育学者是足以自豪的。
不过,差别也正在这里,尽管这个数字就一位学者的职业生涯很有震撼力,1000所学校和7000间教室在日本基础教育学校系统终究是有限的。
那些佐藤教授或其他教授没有涉足的学校和教室,教师们有没有“课例研究”
呢?似乎是没有的,佐藤教授是以他的研究过程建立起这种方式的,没有资料显示此后这种做法已经成为全日本的制度。
而在中国,集体备课和学校教研组作为制度早已无处不在。
二、内容有异
“在校内开展教研活动时,全体参加者边观看录像边讨论授课的具体事例。
进行实例研究的目的并不在于评价课上得好还是坏,而是让大家一起共同感受授课的‘乐趣’和‘困难’。
授课中的突发事件是极其复杂的,必须读懂看起来单纯的事件背后所隐藏的复杂性。
因而在讨论中,最重要的是丢开一切抽象的语言,只说出自己对所观察到的事例的质朴感受和具体的事实本身。
只要大家能相互交流自己朴素的感受到的一切,就必然能学到许多意想不到的东西。”
[5]
上面内容,也与我们的集体备课有所差别。
首先,时间顺序相反,不是我们备课组在上课之前的深思熟虑、面面俱到的准备,而是在上课之后,带有“反思”
韵味,从分析总结过往经验中学习。
其次,重点在于对“突发事件”
内涵的发掘和评价,而不是对常规教学的研讨,无疑,与我国学校教研组的明确指向日常教学,以课前准备为基本任务的集体备课是不同的。
学校教研组、集体备课在中国的强大传统,是理直气壮的中国特色,也是不容置疑的优势,然而,任何事物总是会有自身的局限性。
首先,再成功的教研活动,再高效的集体备课,也不能替代教师的个人创造性劳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