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改成“先练后讲,先学后教”
。
正是他的这席话使我们恍然大悟,茅塞顿开。
是的,为什么“学生为主”
喊了几十年,学生总是“主”
不起来,为什么教师主宰课堂的局面始终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变?原因就在于我们总是在“先讲后练、先教后学”
的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中兜圈子。
笔者近30年的研究和思考,使我深切的体会到,传统“先讲后练,先教后学”
的课堂教学模式不能完成实施素质教育的任务。
只有改革并重建新的课堂教学模式,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素质,这也是我们重建课堂教学模式的出发点和归宿。
二、“先学后研”
课堂教学模式的建构
(一)“先学后研”
模式的基本思考
“先学后研”
,顾名思义,就是先让学生自学(或预习),在此基础上,在教师的引导下,开展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组组互动的研究性学习活动。
具体地说,是指学生以学研案为指导,自学新知,发现、提出疑问并形成研究假设,然后小组分工协作、探究疑难,进而在全班展示成果,开展研究活动,最后师生通过当堂练习,及时反馈,以巩固、掌握知识,形成技能。
我们提出“先学后研”
课堂教学模式主要基于以下几点:
第一,“先学后研”
能够凸显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先学”
是学生对新知的自组织,是主动的、自主的建构;“后研”
是学生的主动探究,是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学习小组与学习小组之间的讨论、互评、追问、质疑、争辩,无论是问题的设置,还是解决方法的探寻,都是学生自主尝试与研究的过程;也无论是成果的展示,还是知识的检测,都主要是由学生们进行自我梳理、归纳、修正、提升。
一言以蔽之,在“先学后研”
模式中,学生们的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等能得到充分的调动与发挥,学生们的主体性能得以彰显。
第二,“先学后研”
能够凸显学习过程的探究性。
在“先学后研”
过程中,学生们首先须在自学的基础上对所学新知质疑,提出自己的问题与假设,然后经由小组合作,共同探讨问题的解决之道,最后通过全班的讨论、交流、点评、质疑、争辩形成研究成果。
可以说,尝试与探究贯穿学习过程的始终。
由此,学生们可以深刻地体会到:学习不再是简单的知识输入与累积过程,而是问题的产生与解决过程,是自我尝试与小组合作研究相结合的过程,是问题意识、质疑能力、交流与沟通等综合素养不断提升的过程。
也就是说,学习充满了探究性,与研究结果相比,问题的形成及解决的过程更为重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