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第三,“先学后研”
强调知识建构的生成性。
知识是一成不变的,还是不断生成的?知识的学习是个体对教材或老师讲授的简单复制,还是以个体原有知识为基础的重新建构?对于以上问题,“先学后研”
教学模式给出的答案是:知识的学习就是个体在现有认知结构基础上对新知的再建构、再生成。
“先学”
中,其强调学生个体对新知的主动建构,“后研”
中,其着重问题的探究、新知的应用以及知识建构的再生成。
总之,遵循“先学后研”
的模式,个体可使自己成为新知的应用者与自我认知结构的建构者,而不是知识的收集器或接收器。
第四,“先学后研”
强化学习组织的合作性。
在“先学后研”
模式中,学习的基本组织单位不是单独的个体,也不是众人合成的班级,而是由6~8人紧密结合的学习小组。
自学时离不开小组内的研讨,探究时离不开小组内的分工协作过程,“合作”
“对话”
成为学习组织的重要标识。
小组合作学习对于学生的学习与成长而言,其作用是综合而多元的,其意义是持久而长远的。
第五,“先学后研”
能够成就学生的幸福感。
在自学的过程中,学生的自学能力、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会与日俱增;在展示、研究的过程中,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质疑批判意识、逻辑批判能力、人际交往能力、自我表现力等各方面会得到相应的发展;而在检测、反馈的环节中,学生的自我判断、反思等方面的意识与能力也会得到提升。
当一个人能够自主地、自由地、自信地参与学习之中,并能让自己的综合素养在学习中得到提高,油然而生的是一种发自内心深处的成就感与幸福感。
因此,成就学生的幸福感,这是我们构建“先学后研”
教学模式的最根本的出发点,也是我们的终极目标。
(二)“先学后研”
课堂教学模式的操作程式——三段六式
1.何谓“三段六式”
三段六式,即预习·质疑—展示·研究—检测·反馈。
(1)预习。
也即先学,这是“先学后研”
模式的关键环节。
先学后研的关键在于先学,即有目标有质量的预习。
学生通过预习有了对知识的理解,有了对问题的把握,就有了自信心,就有了发言的主动权,于是在课堂教学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就能充分表现出来。
整个课堂就会得到根本性的改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