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以上在指导朗读感知的过程中,渗透了较强的方法意识。
例如,在概括诗歌内容的过程中,学生主要运用到了“找关键词句”
法,还有紧扣“诗题”
抓“诗眼”
等方法,尊重文本,贴近文本,以读带议,梳理信息,围绕“写什么”
“为什么写”
“怎么写”
三个基本问题,真实有效地提炼出文本的主要内容和表达特点。
在“怎样写”
的问题上,学生之间出现了分歧,有人认为是“借景抒情”
,也有说“象征”
或“反复”
的,这其实都是对“意象”
的朦胧认识。
分歧所在,正是阅读探究的重点,也是阅读生成的焦点,在探究写法的过程中,会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文本内涵的感悟,体现了语文阅读知识概念在阅读教学中的重要性,为进一步开展“品读”
提供了方向。
·悟
学生深刻地感受“意象”
这种写作手法带来的情感,理解这种写作手法的特征,初步掌握它的一些基本技巧。
片段四:探究感悟,深化理解。
环节一:典型引路,概括方法。
师:请同学有感情地朗读全诗,体会诗人心中绵绵不绝的“乡愁”
。
(学生自由朗读。
)
师:下面请大家看看第一个“意象”
——“邮票”
,是怎样来表现诗人的“乡愁”
的?
生1:“邮票”
意味着作者与母亲不在一起,诗人远离家乡,只能通过小小的邮票,通过写信的方式,诉说他对母亲的思念。
师:嗯,你能把“邮票”
演绎成一个感人的故事,很有想象力。
生2:“邮票”
说明母亲在盼望着作者回家。
师:为什么?
生2:我们生活中也是这样,如果母亲不盼望,我们就不要写信了。
(笑)
师:是的,“儿行千里母担忧”
,以后我们出门在外,也要经常给母亲捎个信﹑报个平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