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课堂为主”
。
“学生主体”
:在“尝试”
活动中,学生是主体。
在“诊断”
过程中,学生也是主体之一。
学生的自我诊断,将会大大提升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与自我发展能力。
“学生主动”
:与先讲后练的模式相比,在尝试活动中,学生接触的东西,没有经过教师的咀嚼,是新鲜的,青少年“求新、求异”
的心理特点,会刺激他们主动“尝鲜”
,这样的主动性对尝试成功起到很大作用。
在尝试中遇到障碍之后,教师的诊断分析与讲解,针对性很强,学生听讲甚至质疑一定是主动的。
学生主动尝试、主动听讲、主动质疑这条主线的“终端”
一定是主动发展。
“教师主导”
:从尝试题的编制或尝试活动的组织,到收集信息分析诊断,再到针对性讲解,在教学过程中师生共同发展,都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
“课堂为主”
:除了部分尝试活动在课前进行,大部分尝试、诊断以及解决学生发展中的一些问题或障碍,都是在课堂上进行。
这就突出了课堂的作用,加大了课堂的密度,增加了课堂的“含金量”
,切实有效地减轻了学生课外过重的学业负担,让学生把精力集中到课堂来,形成良性循环。
通过这四个“主”
,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全体发展、主动发展、富有个性地发展”
的作用。
二、结构流程和操作策略
课堂的物理空间虽小,内涵却包罗万象。
培养目标、师生关系、教师专业发展等基础教育涉及的方方面面最终都能投射和聚焦于此。
理念上的课堂教学模式阐述仅仅是基于方向层面的思考。
所以,课堂教学模式还需要合理行动框架和适当方法的支撑,要有能说得出来的基本程序。
没有行动框架,理念将成为浮云,没有基本程序,模式就无法推广。
因此,我们制定了“尝试—诊断—建构”
课堂教学模式流程结构图(见下图),并对之作相关阐述。
“尝试—诊断—建构”
课堂教学模式流程结构图
1.学前诊断,制定教学目标
此处诊断的功能是确定学生的初始状态,了解学生的准备状况,分析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掌握学生从事某项学习的知识和技能的储备状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