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20世纪80年代初以来,在以英、美为代表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以市场化、自由化和私有化为主要内容的新自由主义经济学成为官方经济学。
新自由主义的影响不限于经济领域,还扩展至公共事业领域,市场机制开始被广泛引入公共事业管理。
在现代社会,市场已经成为“第一个真正的世界宗教”
[1],市场机制成为公共管理的文化和思维方式,大学教育也不能置身其外。
政府决策者开始考虑更多地采用市场机制分配大学教育资源,在入学人数增加而人均教育资源减少的情况下,要求大学更多地从政府之外的其他机构和个人争取资源;大学之间在资源、师资和学生方面的竞争加剧,大学内部管理向适应这种竞争转变;大学培养目标、课程和教学以劳动力市场需求为导向,大学的研究以国家和企业现实需求为导向。
大学机构需要不断地证明它们在市场中的价值。
第四,全球化。
交通和通信技术的发展为全球化提供了基本条件,而全球化的内容涵盖社会的所有主要方面。
世界经济一体化已经不是一个规划和理想,而是现实,经济全球化是其中最重要的力量,随之而来的是外来文化的冲击,也推动了地区性(比如欧洲等)政治一体化进程。
全球化为大学教育带来了学习的国际化,人员和知识交流更加频繁和深入,大学教育更加倾向于以全球化的视野观察事物和研究问题。
另一方面,全球化带来全球性竞争,全球性竞争涉及经济、科技、文化、军事等各领域。
在知识社会背景下,这些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和知识的竞争。
大学教育不可避免地被要求为提高民族国家竞争力服务,而频繁的文化交流让人们意识到保存本民族文化独立性和独特性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全球化的结果是,在大学教育内容和手段国际化的同时,其目标却更加国家化和民族化。
[2]
按照约翰·S.布鲁贝克(JohnS.Brubacher)的分析框架,现代大学教育的哲学基础已经从认识论转移到了政治论。
[3]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社会变革,使这种转变不仅更加广泛、深刻和彻底,而且似乎不可逆转。
政治论是现代大学合法化的基础,政治化和市场化是现代大学面临的最大挑战:一方面,大学教育被要求服务于国家的政治目标,这些目标包括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增强国家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以及促进社会民主化等;另一方面,大学被要求独立面对社会和市场,争取更多的教育资源,并用对社会和市场的有用性证明自己的价值。
[1][加]大卫·杰弗里·史密斯.全球化与后现代教育学[M].郭洋生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40-41.
[2][美]克拉克·克尔.高等教育不能回避历史——21世纪的问题[M].王承绪译.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7-21.
[3][美]约翰·S.布鲁贝克.高等教育哲学[M].徐辉,张民选译.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13-18.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