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在现代化脉络中审视文化传统,以中华传统文化优秀部分为基础,吸收优秀外来文化,建设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
总体上说,传统文化是研究和处理的对象,而不是一个预设前提,不是出发点。
研究传统文化的方法可能来自国外的学术成就,研究中包含批判和扬弃。
跟随理性的指引追寻真理,是大学的根本价值。
大学教育活动也需要遵循理性原则。
教师要明白,大学课堂不是教堂,教师不是牧师,教材不是《圣经》,他不能要求学生无条件地接受他的说教,他应该随时准备接受学生对他的言论的质疑。
马克斯·韦伯(MaxWeber)说:“在课堂上,唯有理智的正直诚实,才是最有价值的美德。”
[7]教育中的理性原则是培养思想独立的人的基本条件。
跟随理性的指引追寻真理,要做到“思想自由,兼容并包”
。
如果不能做到兼容并包,理性就没有立足之地,因为如果有不可动摇的权威、不可改变的正统,独立、理性的思考就是一件危险的事了。
大学要有宽容和美丽的心灵,包容不同学术观点,在理性原则下,维持不同思想共存和交流。
理性不存在于所谓“唯一理性”
中,而存在于“不同理性”
的争论、沟通和交流中。
当大学“从社会边缘走向社会中心”
的时候,很多业内人士欢欣鼓舞,却没有意识到潜在的危险。
对大学来说,“走向社会中心”
意味着面临更多的发展机会,也意味着面临更大的变革压力。
在社会快速和实质性变化的时代,大学应该寻求变革,落后于时代可能会被社会抛弃;但是,在寻求变革的时候,大学要辨明本末,要坚持自己的核心使命和核心价值,这是大学安身立命之所在。
大学自身、政府、社会、捐助者和学生,都应该明白大学的有限性,不要试图让大学承担过分的工作,否则,受损的首先是大学,然后是所有利益相关者。
[1][美]国家高质量教育委员会.国家在危机之中:教育改革势在必行[A].瞿葆奎,马骥雄.教育学文集·美国教育改革[C].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586-617.
[2][加]大卫·杰弗里·史密斯.全球化与后现代教育学[M].郭洋生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40.
[3]朱晓苑等.对通识教育现实发展的思考[J].中国国情国力,2007,(4):58.
[4]20世纪80年代,人们曾经为年轻的大学生张华为救一个年迈的掏粪工而牺牲是否值得而争论。
问题很清楚,在这个事件中,张华的行动所体现的原则,即人们应当互相帮助,对于人类来说,其价值是任何一个具体人,哪怕是爱因斯坦的价值所无法相提并论的。
失去爱因斯坦,人类的历史可能晚进20年,但若失去“人们应当相互帮助”
这个原则,人类的前景就堪忧了!
[5]涂又光.文明本土化与大学[J].高等教育研究,1998,(6):6-7.
[6]蔡文鹏.优秀传统文化,大学精神的根[J].政工研究动态,2008,(1):21.
[7][德]马克斯·韦伯.学术与政治[M].冯克利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8.49.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