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是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系统中的重要领域,也是我国基础教育阶段各学科课程的核心目标,是“双基”
(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之一。
1995—1999年,以美国南加利福尼亚大学课程与教学论专家L.W.安德森为首的工作组对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系统进行了修订。
修订后的知识类别包括事实性知识、概念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和元认知知识。
需要说明的是,知识类别中的元认知知识与通常理解的“知识”
概念有很大差别。
因此,在进行学习评价时,国内学者一般将其归入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范畴加以评价。
修订后的认知过程包括记忆、理解、应用、分析、评价、创造六种水平,可分为两种类型:第一种类型包括记忆、理解、应用三种认知过程,它们与特定知识直接关联,记忆的对象是事实性知识,理解的对象是概念性知识,应用的对象是程序性知识,称为“刚性过程”
(crystallizedprocess);第二种类型包括分析、评价、创造三种认知过程,称为“柔性过程”
(flexibleprocess)。
刚性过程是较低水平的认知过程,依据我国教师的习惯表达,在进行学习评价时,一般将刚性过程纳入知识范畴内进行评价;而认知水平较高的“柔性过程”
,依据我国惯用的教育话语体系,在进行学习评价时,一般被纳入技能范畴内进行评价。
综上所述,我们一起来分享以下观点。
地理知识学习的评价就是对知识学习记忆、理解和应用等的认知水平的评价
地理知识学习的评价就是指对地理事实性知识的记忆状况、地理概念性知识的理解状况、地理程序性知识的应用状况进行评定。
地理知识学习评价的重点是评价学生是否真正理解并能在具体情境中应用知识。
记忆、理解、应用是地理知识学习评价的三个水平,其评价要求如表4-4所示。
表4-4地理知识学习评价表
(二)地理知识学习评价——如何评价?
《地理课程标准》建议检测学生在地理知识方面的达标程度时,“要依据课程内容标准的行为动词来确定评价的层次要求。
例如,对于要求描述、说出的内容,评价标准应定位在评价学生的表述状况;对于要求学会、运用、举例、用实例说明、用图说明的内容,重在评价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与运用的水平和进步状况,即评价学生对地理概念、原理、规律的理解程度以及能否将相关地理知识迁移到具体情境之中”
。
那么,在教学实践中,该如何评价学生在地理知识方面的达标程度呢?先看一组评价案例。
案例4-6[8]纸笔测验——南非世界杯
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南非6月11日电,北京时间20:00,南非世界杯开幕式将在约翰内斯堡的足球城体育场拉开帷幕,这是世界杯首次来到非洲大陆举办。
材料2:世界杯比赛场地示意图(图略)。
材料3:看完几场比赛,小明和小刚两个小球迷聊了起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