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笔者通过调查发现,现在依然有不少教师,尤其是新手教师,在设计学习目标时,采用一些“套话”
式的模糊表述,如“使学生认识到……”
“使学生体会到……”
“培养学生……的情感”
“树立起……观”
等。
这种不可测量的学习目标尽管也对学生学习后的变化提出了期望,但是这样的学习目标会使学习的有效性大打折扣。
学生到底认识到了吗?体会到了吗?情感和观念培养起来了吗?由于无从测量,这样的学习目标在实际教学中往往也仅停留在纸面上。
2.我设计的学习目标数量合理吗?
一节课到底设计几个学习目标为好?有的教师认为越多越好,也有的教师认为学习目标贵精不贵多,只要有一个核心目标就好。
以上两种观点都有不妥之处。
一节课到底设计几个学习目标应当考虑学生年龄阶段、学生认知水平、学习内容的复杂程度等因素。
同时,还应通盘考虑课程目标、学期学习目标、学期其他课时的学习目标,要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一般来说,一节课的学习目标最多不要超过4个。
一节初中地理课一般40分钟,如果教师设计七八个甚至更多学习目标,除去导入和总结的时间,平均到每个学习目标的时间只有不到5分钟。
在不到5分钟的时间内,学生的学习必然仅仅停留在浅层。
同时,数量过多的学习目标还暴露出教师对教材缺乏整体把握,没有搞清本节课核心的内容是什么,教学设计没有主线、思路不清、缺乏逻辑性。
案例4-2[2]地理专家型与新手型教师“地图的阅读”
一节的学习目标设计
表4-1
在案例4-2中,新手教师设计了8条学习目标,并分三维陈述。
与专家型教师相比,新手教师设计的学习目标主要存在三方面不足。
首先,目标密度过大。
在40分钟之内要完成8个目标,平均到一个目标上的时间只有不到5分钟。
理解能力、抽象思维能力还比较弱,空间想象能力也很有限的七年级学生能学会绘制地图的方法吗?能培养起对地图的亲切感吗?能具备使用地图的能力吗?过多的目标会让人感到教学重点不明,中心游离。
其次,三维目标划分混乱。
例如,“能够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使用地图”
可以划分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下吗?“初步具备在实际生活中使用地图的能力”
可以划分在过程与方法目标下吗?“初步具备在实际生活中使用地图的能力”
和“能够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使用地图”
的差别在哪里?相比之下,专家型教师没有分开陈述学习目标,而是将三个维度有机整合起来,目标之间紧密关联,体现了教学目标的整体性。
最后,学习目标可测量性差。
如何判断学生是否“理解”
“记住”
了比例尺和图例?如何判断学生是否“具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