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这正是大学的责任和真谛所在,也是培养创新人才的关键点。
大学逻辑的第三句话就是:创新不会自动产生,它需要推动、需要引导,需要营造宽松的学术氛围,需要教师的探索精神、追求真理的精神,需要有配套的制度作保障。
二、大学的精神特征
大学的精神在于它的“坚守性”
“理想性”
,在于它坚守“真理”
,坚守社会的“良知”
,也是大学的魅力所在。
什么是魅力?就个人理解,美好的东西都有魅力,对他人有益的事物都有魅力。
大学肯定有魅力,否则大学就没有存在的价值,就不会有800多年的发展史。
但魅力何在?这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
作为一名大学工作者,认为大学的魅力不在于它为社会培养多少精英,不在于发明多少条真理,因为这些都是它的职责;也不在于有多少大师,有多少大楼,因为这是它存在的必要条件;而在于它有自己的追求和理想,有自己的精神和文化,有自己的学术氛围。
诸如大学对真理的坚守性、探索性;对社会的引领性、批判性;对自由、理想的追求与渴望;大学是时代精神的象征,是社会良知的灯塔,也是人类精神家园和民族文化的守护者。
具体而言,大学的魅力在于:有一种追求真理的精神;有一种“穷理尽性”
的理想;有一种知识高于一切、学术高于一切、艺术高于一切的品质;有一种自由、宽松,独立、自主、多元、包容的校园文化。
(一)勇担社会责任的大学使命
大学是时代精神的象征,是社会良知的灯塔,也是人类精神家园和民族文化的守护者。
大学应该既体现着某一时代的精神,同时又承载着人类终极的价值追求。
只要人类的文明延续,大学前进的步伐就不会停止。
目前,社会上对大学的各种讨论越来越多,但无论如何,大学的本质并没有改变。
大学是以科学思想为基础,是追求真理、创造知识的地方,大学总是严肃地、批判地把握人类社会发展的一些永恒价值。
而大学的功能则是要通过学术性的教学(而不是职业教育或者技术教育)和创新性的科学研究,全面地塑造学生,传承和创造人类的知识与文化,并服务于当下社会。
简言之,大学就是要以培育人才、创造知识为根本使命,以服务社会、造福国民为己任。
大学虽然应该重视履行社会服务的使命,但并不能把大学的使命简单地定义为单纯地反映和满足社会的需要,而是认为大学应该做真理的发现者,为社会的发展提供真知灼见;大学应该做社会正义的守护者,对现有体制的不足提出批判;大学应该成为变革社会的力量,做指引国家和社会发展进步的灯塔。
概括而言,大学应当追求知识,服务社会。
[5]
大学如果失去精神,就是一所普通的教育机构,大学如果没有文化,那也将是一所平庸的学校,就无法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自己的位置。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则是大学更为重要的一种气质。
[6]
(二)“学术高于一切”
的追求
大学作为一种学术共同体,是一种非营利的学术组织,国外权威统计显示,不以营利为目标的组织最具生命力。
正因为如此,从大学建立至今的800多年历史长河中,其学术性就是人们孜孜追求的目标,也是它的魅力所在。
为此,学术、学科、学者、学生是大学关注的焦点,也是办学的主体,同时也是大学水平的标志。
正如清华大学前校长梅贻琦所言:“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
[7]我国的一些学者在对美、英、法、日、俄等国家著名大学深入研究后,提出了世界一流大学应具备的主要特征:(1)人才培养出类拔萃;(2)学科建设领先;(3)师资队伍学术造诣深厚;(4)科研成果丰厚;(5)办学层次高;(6)面向世界;(7)经费充足[8];也有人概括为,“一流大学的主要标志应该是具有一流的学者、一流的学科、一流的学术水平和培养出一大批一流的人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