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我们,已经在这样的书写和阅读中完成了很重要的交流:我的思想,我的行为,我们的举止,都在你关切的目光之中。
没有回复,但并不表示没有回应,从平时的言谈中,我还是能感受得到:基于对孩子的关心,对班级的关注,对我们的认可,你常常在这里进出,你显然洞悉教室里正在发生的一切。
现在,我要跟你说的是我听到的一个真实的故事,那时,班上恰好也有几位家长就在现场。
昨天的一次学校活动上,一位嘉宾介绍了自己女儿的故事。
她的女儿本来文科很好,读了很多的书,作文曾获全国大赛一等奖。
高中后却转而去学理科,最后考取了剑桥大学数学系,学的是精算,据说,这是数学中最难的科目。
为什么一个文科极好的学生竟然能去从事如此艰深的数学的学习?
家长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数据。
这位爸爸说,国外有数据显示:阅读与数学能力的相关度是千分之八百八十九。
也就是说,阅读能力强的孩子,一千个中就有八百八十九个数学能力也很强,反过来也一样,一千个数学能力强的孩子中,就有八百八十九个孩子阅读好。
阅读不仅仅是语文的事,对其他学科的学习也同样重要。
所以,我们不仅要读“闲书”
,还要读更多的闲书才是。
只知道死做题的孩子,目光只是停留在脚下,代价是灵气尽消,前途难广。
这位爸爸我认识,他是旅德作家程玮老师的同学,我们曾经有过几次接触。
交流中,他还提供给我另一个来自日本的信息:
家庭藏书量多的孩子,即使父母学位不高,学业成就也会超过父母学位高但藏书少的孩子。
这恰好与另一组数据直接呼应,而那则资料更加具体而耐人寻味。
《三联生活周刊》2010年5月31日的信息显示:
一直以来,教育学家们都认为,父母受教育水平的高低是衡量子女是否可以接受更高水平教育的最有利因素。
然而根据美国内华达州研究小组一项长达20年的跟踪调查结果,家里有没有书的重要性同样不可忽视。
研究者发现,家里藏有500本以上的书对子女教育程度的影响相当于父母一方拥有大学学位,与没有藏书或父母受教育年数低于3年的家庭中的孩子相比,这两个因素可以将孩子受教育的年限平均延长3.2年。
这一效果在中国更为明显,拥有500本以上书籍的家庭中的孩子,平均比家中无书的孩子多接受6.6年的教育,而美国一项研究显示,拥有大学学位的人比仅上过高中的人平均每年多赚21185美元。
我之所以愿意收集这样的信息,乃至不厌其烦地罗列这些数据,其实是想告诉大家:阅读是有用的,不仅仅是“无用之用”
,而且关系到孩子将来的学业成就,丝毫不可怠慢。
我知道,这样的摆事实讲道理,对有些家庭来说,是不需要的,这些家长一直在带着孩子读书,在还没有进入小学之前,就因为对书本的热爱,坚持给孩子讲故事,让孩子欲罢不能。
还有一些家庭,是在进入一年级之后开始更好的阅读的,我能欣悦地看到这些孩子的神奇进展。
不过,我也不能不担心,总会有一些家庭一些孩子,在这方面缺少持续的热情,或者没有形成顽固的习惯,做起来难免有一搭无一搭,一直处于悬浮状态。
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就是浮躁不安,一本书还无法让他安静。
不是孩子没做好,归根到底还是我们成人自己出了问题。
如果你有着强烈的学习愿望,你愿意为孩子付出更多的努力,你能像H的妈妈那样,去问去想去学习,终于从一个个焦虑中走出来;能像K的爸爸妈妈一样,不放过每一个学习的机会;像X的爸爸那样,专心地陪伴孩子……你就会认同这个观点——
孩子是一种可能的存在,他不是一张白纸,可以任意涂抹,他意味着无限的可能性,需要我们去引导去陪伴。
今天,在孩子的起步阶段,我们再怎么强调阅读也不过分,我们兴致勃勃地去买很多的书,我们口干舌燥地给孩子讲故事,我们坚持记录孩子的阅读与成长,这些都是为了将来的轻松。
那是一种自得的轻松,因为那时孩子已不需我们过多管束,他在开始时已经充分地打开,获得了厚实的积淀,在别的孩子身上发生的问题很少在我们孩子身上重现,我们因此也不会有别的父母一样的焦虑与不安。
当你已经知道阅读的神奇之后,请义无反顾地带着孩子读更多的书吧,让孩子有一对听故事的耳朵,一双爱阅读的眼睛,一颗敏感善思的心灵。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