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你始终怀疑,始终否定,却始终不会放弃努力。
你要打破这样的顽固,你要挖开一道口子,让水流进去,让水流出来。
课堂需要活水,教学需要活力。
你想起了一些课堂,就像偶尔经过的那些风景,定格在岁月的深处,如尘封的琴,吹去灰尘,轻轻拨弄,铮铮有声。
那次,你畅快淋漓上完两首古诗——《夜书所见》《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孩子们读诗、解诗,大致知道了诗中浓浓的思乡之情。
你们从“动客情”
出发,先聊“客”
是什么意思,诗中的客指的又是谁。
七嘴八舌中,孩子知道客是诗人叶绍翁的自称,自动链接第二首古诗中的“独在异乡为异客”
的“客”
,都是远离家乡的游子。
然后是“动”
,知道是牵动的意思,“情”
呢,就是思乡之情。
由这三个字串起这首诗乃至引申到这一类诗,一道口子就撕开了。
继续紧扣诗的题目,你询问他们,这首诗里哪些是所见的,哪些是所感所念所想的?“知是儿童挑促织”
里的一个“知”
字道破了天机,孩子中居然有人就能据此推出后面才是想的画面而非看的情景,不然就不是“知”
而是“见”
了。
第二首里的“遥知”
的“知”
也呼应了这一点。
“客”
都想到了啥?挑促织的孩子,一灯明的房子……你追问不舍:“为什么夜深了灯还不熄?守着这盏不熄的灯的又会是谁?”
于是你讲到了“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引起唏嘘一片。
口子越撕越大,水流湍急。
接下来,孩子的感悟和发言一个比一个精彩。
课结束,你发觉自己大汗淋漓,湿了整件衣衫,而这整节课却真是让你大呼痛快!
下课前总结,谈到这样的思乡诗,你说,读着读着,你能看到诗人满脸的泪水,眼中盈盈的泪光。
所以,古人的诗很多都是湿的,都是咸的。
你看到孩子们频频点头。
于是,你带着他们一起吟诵—平长仄短,依字行腔,摇头晃脑,韵味无穷。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