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你一直在关注和研究着阅读
banner"
>
这个阅读,自然不只是教材的阅读教学,更多的是教材之外的儿童文学乃至成人文学的阅读。
如果教师没有海量的阅读,自然不会拿教材与同题材作品比较。
如果教师缺乏独立思考能力与批判精神,自然不会去质疑教材。
如果教师没有广博的阅读作为基础,自然不能在解构教材之外重建你的语文课堂。
这些都是息息相关的,一切的出发点都是基于教师自身要有良好的阅读习惯和大量的阅读实践。
你总是说,作为一位语文老师,应该有着阅读教师的身份自觉。
语文老师既是语言知识与语文能力的传授者、训练者,也是孩子的文学启蒙者。
有老师反映,孩子们爱上了课外阅读之后,不再爱教材了。
这个现象背后有很多耐人寻味的话题可以讨论。
比如说,老师的课上得有趣吗?
有一次,你去广州一家绘本馆讲座,会后有个妈妈拉着你聊孩子的学习。
她的意思是她儿子上课老是读课外书怎么都不好好听课,老师很恼火,每次都是没收孩子的书,还告诉这个孩子,永远也不会还给他。
可是如此无情的惩罚措施并没有消除孩子上课看课外书的现象。
孩子妈妈心里嘀咕的是,老师你也要想想,为什么孩子这么爱看课外书,会不会是你上课的内容没有课外书那么吸引人啊。
这位妈妈的怀疑是有道理的,教材上的内容本来就没有课外书有趣,加上老师不厌其烦苦口婆心的分析分析讲解讲解练习练习,要想不犯困就只好看课外书了。
所以,拿着无趣的教材要让老师上得有趣,这是极大的挑战。
对你来说,也是如此。
回想你自己的课堂,真能上得很有趣的,并不是特别多,有几节课倒是让你念念不忘,但是上完之后,总是大汗淋漓全身虚脱,挥洒**太耗精气神了。
有人说,教材病了;有人说,教材有毒。
既然教材并不吸引人,那么,该如何处理它?
你觉得有几个方式可以参考下。
第一,把教材当作识字学词朗读的工具,不要指望能从中得到多少营养,尤其是精神上的滋养,这个要从课外去找。
明确了思路,手段自然也简单起来,朗读主要是训练语感,并为熟悉内容服务,有些书后注有“要求背诵”
的,肯定是要考试的,那就老老实实应付考试吧。
字词的学习,可以活泼一点。
你在一年级时推行的“超级变变变”
(认识一个字的前生今世,了解它从甲骨文到金文、小篆、楷书的演变历程),二年级以后推行的“生字故事”
“词语故事”
都是很有意义的尝试。
第二,要把教材当作训练独立思考和批判精神质疑能力的摔跤场。
拿那篇“神奇的科幻文”
(豆瓣网评价)《一面五星红旗》为例,在认识记忆字词朗读疏通课文之后,可以设立一个对话情景,让孩子选择“面包店老板”
“爱国青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