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第三,关于高等学校办学多样化建设。
应该说,最希望办学多样化的是政府,政府也采用多种措施推动多样化。
美国高等教育专家马丁·A.特罗(MartinA.Trow)曾经在其关于高等教育地位的分析中指出:“一般说来,政府不喜欢一般院校和新院校模仿老牌尖子大学的风格和做法。
政府所需要的是国家高等教育体系的更多样化,更适合职业需要的学科,新的更有效的教学模式。
他们最不需要的是越来越庞大的大学系统……”
[9]但高等学校办学模式雷同、“千校一面”
的情况一直难以改观。
这里面的原因很多,但政府管得太细、行政配置资源的能力过强也不能不说是其中的主要原因。
可见,高等教育的发展没有政府不行,但光靠政府也不行,需要市场的力量也发挥作用。
在体制改革实现了突破性进展之后,行政“作为”
的方式和深度需要发生变化。
有些地方要加强管理,有些地方要弱化管理。
需要研究行政权力的整合问题,研究如何加强政府的宏观管理,而不能把权力按部门,甚至按小部门,分解得支离破碎。
教育主管部门需要进一步转变职能,改进管理方式,突出工作重点,管好该管的事。
如维护好高等教育健康发展的政策环境,保证政策、法规、制度的严肃性;完善公办高校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加强对民办高校的督导制度;进一步健全对高等学校的审计、监督、巡视制度等。
要充分尊重高校办学自主权,规范政府管理高校的行为,注重发挥社会中间机构的作用。
2.高等学校要努力完善内部机制建设
高等学校面向社会依法自主办学,需要加强内部管理和建设,以制度规范和保障学校的健康发展。
当前要重点加强财务和学术机制建设。
(1)加强高等学校财务可持续能力建设
近些年来,高等学校处于扩张办学时期,许多学校向银行贷款,有些还进一步引入了其他社会资金。
目前,学校逐步进入还贷时期,形成事实上的财务赤字,使高等学校财务风险增大。
高等学校财务风险增大,将会给学校的教学和管理带来一定的影响。
OECD的报告《刻不容缓:确保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的未来》(OntheEdge:SegASustaiurefherEdu)明确提出了高等学校的财务可持续能力建设问题。
报告认为:“盈余是大学财务稳健的指标之一,它提供现金,以便大学能够灵活处理突发事件或者把握发展机遇,账目盈余还有助于大学把握借贷或者使用其他外部资金的机遇。”
因此,高等学校对自己的办学成本应有所考量,特别是要进行学生培养成本核算。
只有有了成本数据,才能够进行具体的收入和支出结构分析,明确增加经费和提高效益的工作重点。
在此基础上,加强高等学校财务可持续能力建设,也是实现学校发展战略规划的重要支撑。
(2)探索让广大教师醉心于学术工作的机制
教师的学术水平和敬业精神制约着高等教育质量,而这受制于学术制度的影响。
做学问需要耐得住寂寞,学术需要积累,这是亘古不变的真理。
可现在的制度不太利于出大师、出大成果,学术充斥了众多的功利和浮躁,组织管理上官僚色彩较浓。
后果是严重的,那就是学术的平庸。
要改变这种局面,就必须在制度设计上让教师醉心于学术工作,在舆论宣传上让教师对学术有景仰之心。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