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第二节职业生涯发展理论
banner"
>
职业生涯发展是从社会提供的各种职业中,准备、正在以及持续进行选择的终生过程。
以下将分别介绍职业生涯自我意识理论、霍兰德的人职匹配理论、金兹伯格的职业发展理论、萨帕的职业发展理论、施恩的职业周期理论与职业锚理论、生涯认知发展理论等著名的职业生涯发展相关理论。
一、职业生涯自我意识理论
(一)职业生涯自我意识理论的内涵
职业生涯自我意识理论的核心是对“职业性”
概念和职业“自我”
概念的理解。
美国著名学者金兹伯格提出并运用了“职业性”
概念,指出人的职业能力和对职业的认识之类的特征是发展的、演进的,是一个不断成长、不断成熟的过程。
在职业“自我”
概念方面,美国学者萨帕进行了大量的研究,进一步把金兹伯格的“职业性”
看作“自我意识”
,即职业自我认识。
他认为,人的职业性的发展,也就是人的“自我”
概念或意识的建立和发展;人的职业性是人的自身职业能力及其对职业的认识;人的职业性是不断发展的,即职业能力与职业认识是不断成长、不断成熟的;职业性的发展导致职业选择的状况及其成功与否。
(二)职业“自我”
概念
“自我”
概念(self-cept)是萨帕的生涯发展理论的核心。
自我概念指的是个人看待自己和自身境况的观点,包括两个部分:一个是个人或心理上的,包括个人如何选择以及如何对选择进行调整;另一个是社会的,重点是个人对其社会经济情况及与工作和生活有关的当前社会结构的评价。
萨帕认为,职业生涯发展是发展和实现自我概念的过程。
他以个人发展为着眼点,把自我和职业融为一体,指出职业应该使个体得到发展,同时又能使个人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
萨帕的职业自我概念是经由生理及心理成长、对工作的观察、对工作中的成人认同、一般环境及一般的经验所发展的。
最终的目的是自己与他人的相异及相似点可以被同化,对工作的世界认知渐深而经验更广,形成更复杂的职业自我概念。
职业自我概念是一个人整体自我概念的一部分,是一个人的一生中将依循的生涯形态的驱动力。
一个人在职业生涯上实践自我概念,以此来实现自我。
自我概念不是静态的,而是持续发展的。
它影响生涯决定,正确的自我概念是生涯成熟的必要条件。
个人通过选择独特的职业类型来表达和展现自己,实践自我概念。
在20世纪90年代早期,萨帕提出了“拱门模型”
(ArchwayModel),扩展了以往的自我概念,该模型说明了生理、心理以及社会经济因素如何影响生涯的发展。
拱门的基石之一是个人的心理特质,包括个人需求、价值观、兴趣和能力等;拱门的另一个基石是社会性因素,包括经济、社会、劳动力市场、家庭和学校等。
连接两大基石的拱形,是生涯发展阶段与自我概念,主导个人的生涯选择与发展。
在个人的成长过程中,社会性因素与个人的心理特质交互作用,形成个人的自我概念。
“生涯彩虹图”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