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第四节澄清职业价值观
banner"
>
价值观是指一个人对周围的客观事物(包括人、事、物)的意义、重要性的总评价和总看法。
而个人或群体所持有的若干相关价值观按照主次、轻重缓急有序排列所构成的思想体系就是价值系统,也就是我们认为什么重要,什么不重要。
我们所熟知的诗句“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
,就是匈牙利诗人裴多菲所要表达的价值系统。
心理学家柯尔伯格(K)有一个著名的实验,即给不同年龄的孩子讲“汉斯偷药”
的故事,以判断儿童的道德发展阶段。
故事讲的是,汉斯的太太濒临死亡,医生认为只有一种药能挽救她的生命,而这种药只有一家药店有售。
汉斯到这家药店买药时发现药价为2000元,而他根本没有那么多钱。
汉斯想尽了办法四处借钱,但只弄到1000元,于是他求老板把药便宜点卖给他,或者以后再将欠款还清,但药店老板一口拒绝了他,说卖药就是为了赚钱。
汉斯无奈,只好夜里闯入药房将药偷走。
这是一个关于道德与法律的两难问题,反映的正是答题者的价值系统。
大学生在职业选择中也常常会遇到与自我价值系统直接相关的两难问题,比如,很想通过深造拿到博士学位从事某专业领域的研究工作,可是家境贫寒无法支持学业并且需要赡养年迈的父母;或者,面对一份与自己的职业理想完全相反,但薪水高出市场平均水平的工作时举棋不定。
可见,一个人的价值观和价值系统,对他选择什么样的职业以及在职业道路上如何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本节将以价值观为引,阐述人生观、科学价值观、工作价值观、职业价值观等价值系统所包含的多项内容,帮助大学生进一步明确自己的职业目标。
一、价值观概述
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是人们非常熟悉的词语,可以说,每个参与社会活动的人都具有自己的“三观”
。
可是,很多人并不清楚这三者的具体含义或区别。
这并不奇怪,人往往是越接近真理,越看不清真理的模样。
探讨价值观,首先要了解的就是人生观。
人生观是对人生目的和意义的根本看法和态度,是一定的世界观在人生问题上的体现,它是心理学、伦理学、社会学等学科研究的对象。
人生观的内容是很复杂的,它并不是一种单一的认识现象,而是以人生目标为核心的,包括人生态度、评价、情感、意志等内容在内的个体人格的总和。
专家认为,人生问题进入青年人的意识必须具备三个心理前提:思维发展水平、自我意识发展水平、社会性需要发展水平。
当个体的心理发展初步达到上述三方面所要求的水平时,个体就会开始思考“人活着究竟是为了什么”
等问题,由此产生人生观。
价值观体现在人们对人生价值的看法和对生活意义的评价及行为方式的选择等方面,人生观则是它的重要组成部分。
价值观依其存在的方式分为社会价值观和个人价值观。
前者是作为社会意识形态存在并为大多数人所持有的,后者只存在于个体头脑中。
个人价值观是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在家庭和社会群体的影响下,融合个人所参与过的众多社会群体中的价值观念而逐步建立起来的。
个人的价值观首先是从父母和教师那里得到指导和强化的。
心理学家认为,大多数人的价值观在进入青春期前主要在父母的影响下形成。
随着年龄的增长,同辈群体对个人的影响增大。
进入青春期以后,个体处于“心理断乳期”
,力图独立,喜欢和朋友在一起,由于同辈群体能满足个体随着身心发展产生的许多新的、非常强烈的需要,所以它对个人的影响是很大的。
进入青春期以后,随着个人生活范围的扩大,认同的范围也扩大了,榜样的形象也多样化起来,不一定局限于某一个真实的人物,小说或电影中的人物也会成为学习的榜样,因此,大众传播媒介就可能对个人产生重大影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