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五教育革命:构建实在的网络学校
banner"
>
教育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和基础。
人类社会的每一次跨越式发展都伴随着相应的教育大革命。
与原始部落相适应的是落后的、群居式的“原始的集体教育”
,与农业文明相适应的是个别化的、个性化的、分散的农耕教育,与工业文明相适应的是规模化的、标准化的、集中化的、班级授课式的集体教育,与未来生态文明相适应的将是个性化的、分散化的、网络化的、生命化的个体教育。
因此,从人类自身发展和社会发展的角度看,人类教育经历过两次重大的教育革命。
如今,第三次教育革命正扑面而来。
20世纪末,蒋笃运和赵桂英两位学者提出过“四次教育革命”
的说法。
他们从教育思想观念、教材、教育技术、教学等视角剖析人类教育发展史上的四次教育革命:第一次教育革命是学校和专职教师的出现,第二次教育革命是文字的出现,第三次教育革命是由造纸和印刷术的发明而引发的,第四次教育革命是由于微电子技术的发展应用而引发的。
其实,“四次教育革命说”
仅是从教育方式的改革而言的,还不是教育的根本性变革。
因此,我们认为,人类的教育革命应该是根本性的革命,而不仅仅是教育技术领域带来的单一变革。
纵观人类发展史,人类的教育发生根本性的变革主要有三次。
(一)第一次教育革命:从原始的个别教育走向个性化的农耕教育
原始社会是人类社会的最初形式。
由于生产力发展水平低下、科学文化水平落后,教育还处于萌芽状态。
原始社会的教育既没有专门的教育机构,也没有专门的教师和教材,教育方式主要靠年长一代的言传身教。
原始社会的教育活动紧紧围绕着社会生产劳动进行,没有与生产劳动分离,教育内容以传授制造和使用生产工具的技能以及从事渔猎、采集和原始手工业劳动的经验为主。
由于教育还没有从生产和生活中分离出来,多数教育活动都是分散的、个别进行的、随时随地开展的。
当然,那时也没有从事教育的专职人员。
由于私有财产的形成,出现了阶级分化,原始社会解体,人类社会进入了奴隶社会。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特别是在文字出现以后,专门从事教育的学校出现了,学校最早产生于埃及、巴比伦、亚述、印度、中国等文明古国。
学校作为专门的教育机构,逐渐形成和发展了专门的学校教育,也出现了从事教育的教师。
特别是到了春秋战国时期,教育进入了个性化时代。
诸如老子、孔子、孟子、荀子等都主张个性化的“因材施教”
。
在西方,从苏格拉底到柏拉图再到亚里士多德,从基督教耶稣到佛教释迦牟尼,都是主张个性化教育的代表。
因此,人类的第一次教育革命是从原始社会的非正式教育走向奴隶社会出现学校、教师的正式教育,是从个别化教育走向个性化教育,是从无组织的教育走向有组织的教育,更是从低级的教育走向相对高级的教育。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