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席卷全球的慕课风暴推动着教学模式的改革,人文学科的教学也不可避免地受到了慕课的影响。
人文学科本身的评估就存在困难,在全球慕课背景下,这个问题也被放大了。
对于化学、数学等学科,因学科的标准确定并且较高,平时的教学难度较大但考核较易,因其量化标准清晰明确,根据评估机制就能够相对准确得到结论,也可以根据此规则对那些学科结果的完成程度进行评价。
然而,人文学科则相反,因为人文学科本身就是讨论世界和人生问题的,并没有统一确定的标准答案,因此在教学中人文学科的课程比较容易吸引学生来学习,但对于教师来讲,讲完之后的考核也因此变得有难度。
人文学科需要积累,但因为难以考核,现有的评估体系常常以某一次的考试成绩作为评价结果。
因此,在传统高校,一些学生平时放松,最后几节课听教师画个重点,考前将这些内容背得滚瓜烂熟,就可以考出个好成绩,甚至要远高于那些老老实实听课的学生。
然而,在慕课时代,对电脑前的学生,更是难以评估其平时上课的效果。
那些网络课程的附庸者、缺乏灵活性而只懂得跟随授课者的学生们就可能得到高分,而那些真正学习且有自己见解的学生因为考试失败而使得慕课显失公平。
因此,在慕课下,人文学科评价的难度变大了。
(三)Coursera同窗互评的缺陷
Coursera作为慕课的“三驾马车”
之一,想要通过同窗互批来解决人文学科的评价难题,即Coursera想要通过培训学生借助已定的“评分规则”
来批改和评定同窗的作业,以此得到课程反馈和学习经验,并通过多个同学给一份作业评分来获得相对准确的分数,以保证评分的可信度。
在这个同窗互评实践中,每个同学都要根据不同作业的不同要求,依据各种各样的评分规则,批改其他四位同学的作业,之后他才能看到其他四位同学对自己作业的评价。
这样一来,自己得到的分数是其他四位同学打分的平均分。
但是,实际情况是,虽然很多慕课网站的注册人数众多,但普遍不到一半的学生会完成第一周的作业,而且并非所有在线学生都会按照要求来完成作业,很多学生答非所问或者根本不做作业。
另外,“作业交换批改系统”
存在如下问题。
首先,学生得到的反馈令人瞠目结舌,从“做得好”
到一些谩骂性的语言。
其次,学生得到的反馈是单向的——学生无法再对反馈做出评价,而且也不能更改不公正的评价;然而,在传统学校,学习成果很大程度上是学生同教师一起探讨取得的,没有讨论何谈学到知识。
再次,论坛讨论不够活跃,有些课程的论坛版块,讨论的同学特别少,而且大多数讨论基本没有什么价值。
最后,匿名评价和反馈也存在问题。
对于同窗作业互评,每个人根据自己的主观感受进行评分,因为各人对评分规则的理解不同,实际上并不能保证评分结果的公正客观。
此外,由于各人对于批改同窗作业是非义务性,因此缺乏责任心,也导致同窗互评作业的公正难以实现,这必将阻碍具有上进心的学生数量的增长。
同窗作业互评是Coursera在人文学科评估上一个新的尝试,但实现起来并不容易。
人文学科遇上慕课,其难以评估的现实被放大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