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第二封“过临江”
,第三封“过梅岭”
,王阳明都是先报平安,但其实这一路,阳明的咳嗽始终没有彻底好过。
信中说完自己的行程,王阳明就是不断重复要求正宪要遵从戒谕,亲近敬信,不要荒废学业,“读书执礼,日进高明”
。
当他从正宪的信中得知守度不听从魏廷豹的安排,甚至直接顶撞廷豹。
王阳明认为无论是非对错,仅就顶撞廷豹这一事,守度就已经是大错了。
又听说他还是和以前一样游**奢纵,家书中王阳明让正宪带话,问守度究竟想怎样,要他自己好好反思。
王阳明一路走,一路回望,不断教诲正宪,询问家族近况,十足的操心强迫症。
当信中得知正宪准备去参加科举考试,王阳明觉得儿子“本领未备,恐成虚愿”
。
尽管表达了他的不看好,但也不拦着,劝正宪量度而行。
王阳明真正在乎的是正宪的学问进展和德行修养,他希望自己的儿子多多亲近钱德洪、汝中等正直高明的人,“勉汝以德义,规汝以过失者。”
有德洪和汝中对正宪时刻的勉励和规劝,王阳明相信只在这样的环境里儿子才不会跑偏,即便儿子正宪赶不上德洪他们的学养,也不用太担忧了。
作为父亲的王阳明,真可谓用心良苦。
“吾平生讲学,只是‘致良知’三字。”
王阳明在给儿子的第四封家书中,用一个肯定句一语道破天机。
心学千言万语,浓缩成一句话便是“致良知”
。
阳明学以良知为宗,王阳明一生讲学,虽然每个阶段的侧重点不同,但大方向一直没变。
早期他讲“心即理”
,讲“诚意”
,后又讲“克己省察”
“收放心”
,再讲“知行合一”
,一路下来最终汇聚于“致良知”
,一语洞见全体,本体论与功夫论合一。
王阳明说:“某致良知之说,从百死千难中得来,非是容易见得到此。
不得已与人一口说尽。
只恐学者得之容易,把作一种光景玩弄,不落实用功,负此知耳。”
致良知是王阳明用大半生的性命提炼出来的口诀、心法,绝不是有口无心者皆可玩弄的套话、口号。
若过滤掉其生命验证的信息、遗弃掉其中的生存智慧,白捡来似的说现成话,便辜负这圣人之学了。
家书中,王阳明把自己百死千难得来的“传家宝”
——致良知,郑重地跟儿子强调,生怕正宪也轻易放过,而不去真实用功。
为了让儿子对“致良知”
有个体悟的抓手,他接着解释说:“仁,人心也;良知之诚爱恻怛处,便是仁,无诚爱恻怛之心,亦无良知可致矣。”
王阳明的“良知”
与万物一体之“仁”
是可以划等号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