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这种不自在使得他们减少社会接触,产生社会逃避。
4.人际行为
在研究孤独者的行为时,我们发现孤独者和非孤独者的行为有多种方式的不同。
孤独者的人际行为使得他们较难与他人建立有益的关系。
孤独者对他人的评价更消极(Wittenherg&Reis,1986),在与他人的交往中往往也缺乏交际技能(Solano&Koester,1989)。
这些消极的反应,社交技能的欠缺常常引起他人消极的反馈。
如图9-2所示,不管孤独的影响从哪里开始,各个组成部分日益强化,孤独则形成一个恶性循环。
图9-2孤独:一个恶性循环
5.归因
对孤独原因的解释也会影响孤独体验。
从表9-2中我们可以看出,如果将孤独归因为内部的稳定性因素,那么可能是妨碍我们去尝试认识新的人,结交新朋友。
表9-2对孤独的解释
(三)应对孤独
1.孤独的认知策略
感到孤独的时候,人们往往会做什么呢?鲁本斯坦总结了4种孤独的反应类型:忧愁地被动、积极地独处、社会接触和消遣。
而大学生用来应对孤独的认知策略有:考虑力所能及的事情来克服孤独,提醒自己实际上同他人有良好的关系,告诉自己事情会好转,考虑自己擅长的事情,告诉自己其他人也同样经历过这样一段孤独的经历,思考孤独体验的好处,故意考虑其他事情来转移孤独感以及改变社会关系的目标。
2.孤独感的减轻
哪些活动能够让我们减轻孤独感呢?暴饮暴食、心不在焉地看电视显然都是糟糕又无效的方法。
你可以尝试努力对他人友善;努力复习考试或者锻炼某项运动技能;做擅长的事情;做一些改进社交技巧的事情,如跳舞;通过某些体力活动转移孤独感,如慢跑、扫地、洗衣服等;同朋友谈论缓解孤独感的办法或者同心理老师或者心理咨询师交谈。
3.孤独是一种成长体验
我们谈论了缓解孤独的办法,其实孤独也并非全无益处,我们可以将孤独转化成一种积极的体验。
独处的时候,我们可以去做那些喜欢却没有时间去做的事情,如插花、远足,甚至做做关于将来的白日梦。
尽可能地享受独处,用独处的时光增进自我认识,促进自我成长。
二、掀开害羞的面纱
害羞是一个模糊的概念,历史上最早使用“害羞”
这个词的是盎格鲁-撒克逊人的一首诗,诗中的“害羞”
意为“很容易害怕”
。
韦氏词典将“害羞”
定义为“对别人的出现感到不自在”
。
害羞的人通常很谨慎,不乐意遇见某些特定的人与事。
他们谨言慎行,不妄下断言,胆小而又敏感。
害羞的人可能生性孤僻、保守、不自信。
然而,斯坦福害羞研究发现:害羞是人类共有的、具有普遍性和人群分布广泛性的特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