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
此外,还有少数专门以说笑话见长的女性,被叫做“玩笑旦”
。
从前“旦”
附属在“生”
之后,自从梅兰芳成名之后,京剧舞台就“生”
、“旦”
并重了。
除了这两个大的类别之外,京剧还有两个大类。
一个叫“净”
,俗称“(大)花脸”
。
这类人通常性格暴躁,身体粗壮,动不动就“哇啦哇啦”
地叫喊。
其中又有三个较小的分支:一支特别能歌唱,被称为“铜锤”
(因为他们中有几个就是抱着铜锤上台的);一支身上的动作特别有讲究,被称为“架子(花)”
;再一支,是上了台没几句话就跟别人打架或打仗的,当然,被打败的时候很多,经常处在被打翻在地的尴尬境地,于是就被称为“摔打花脸”
。
这三类合成的“净”
也都是男性,但他们总体没什么文化,只能充当“生”
的下属。
最后一类叫做“丑”
,相貌上丑陋的居多,至少也是不高大。
他们的社会身份比“净”
还低一层,一切要看主人的眼色行事,有时为了让主人开心,故意说一些逗乐的话语。
京剧这种认识与表现社会男女老少的方法,是经过长时间的积累才最后形成的。
每一个小的分支当中,各自的服装、化装、表演身段与声音都有很大的区别。
并且对众多剧目中的众多人物,用哪种行当(分支)去扮演,全都规定得很严格,任何演员都必须遵循而不能违反。
如果演员想努力,也只能在规定的行当范畴中去努力。
只有极少数成了大名的杰出演员,才可能获得打破既定行当去扮演既定人物的自由。
西方戏剧强调演员通过出神入化的表演,达到舞台上的“个性化”
。
京剧不同,能达到类型化就允许上台,以后慢慢地通过琢磨与调试,最后实现人物的个性化。
这样做的好处很多,类型化就能上台,可以使剧团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又能让演员与观众同步成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