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
然后交给有关的演员,让这些次要角色也去考虑他们的行当是否合适。
等这些问题都解决了,才是“下排演场”
的恰当时机……
再讲一下行当和剧团的关系。
每个能开锣唱戏的剧团,都应该是行当齐全的,并且在每个行当之中,还得再分出几个档次。
还比如丑行,最好的丑被同行称为“大丑”
,差一点的称为“二丑”
,再差些的就称为“三丑”
。
遇到一个戏要排演,剧团里的演员不用问就知道自己“来什么活儿”
。
如果自己平时是“大丑”
,那么甭问,剧中戏最重的丑角就一准是自己的。
其他行当,其他人,都依此类推。
演戏的第一步,就是“我以我的行当的应有水平,把由这一行当所扮演的人物的基本素质演出来了”
,也就算完成了初步任务。
于是,演员就可以登台公演,这时演员所完成和实现的,就是人物性格的“类型化”
。
戏班排戏从不拖拉,因为京剧新戏讲究的是“两步到位”
,只要从行当角度讲基本达到要求,就可以拿上舞台。
京剧的观众是“奔人”
(尤其是奔主要演员)去的,而且是讲究反复“奔”
同一个主演的同一出戏去的。
只要“人”
(特别是主要演员)在戏中有长进(换言之,只要确实能从第一步走向第二步),观众不但不烦,反而兴趣更大。
这样看来,京剧排戏有自己独特的规律,先按照行当的模式搞一个粗路子,搞出粗路子就和观众见面;然后演员再精雕细琢,再听取观众的意见逐步提高,最后由“类型化”
向“个性化”
过渡。
这样做成活率高,很少夭亡在“母腹”
当中。
同时也培养和尊重了观众,演员和观众一起提高。
这,大约就是京剧利用行当“两步到位”
的重大意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