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但京剧舞台上,诸葛亮戴黑胡子,由老生扮演;而周瑜脸蛋红红白白的,用小生扮演。
这又是怎么回事?原来,过去的人(包括演员和观众)都习惯把诸葛亮看作是智慧的象征,性格平静安详,自然是老生扮演;同时,又认为周瑜器量狭小,处处想害诸葛亮结果无不失败,既然“小家子气”
,就只有用“小生”
扮了。
看来古人在为他们的古人或者同时代人“分配行当”
时,主要的依据不是人物表面的生理特征,而恰恰是特定事件当中的特定心理或者特定性格。
行当就说到这里。
而京剧在创造人物时,第一步恰恰就落在行当上。
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说明。
演员们从小进入戏班学戏,不是一上来就扮演张三李四,而是先学很长时间的基本功,然后老师开始打量孩子们的体型、嗓音和气质——原来,老师在心里琢磨:“这孩子学什么行当才好呢?”
如果孩子好动,跟斗翻得也好,就让他学武生;如果孩子性格粗、急躁,说话也瓮声瓮气,不如让他学花脸;如果品行端直,做事大方,嗓子也亮堂,那么就无妨学老生……等孩子要学的行当定了以后,就分别向教这一行当的老师学戏——无论再学什么戏,也只学其中的这一行当。
最后,学同一行当的孩子随老师学同一个人物,由于天分和勤奋方面的原因,渐渐就分出差别来。
等以后再学戏,学的人物就不一样了。
比如同学丑行,天资好又勤奋的,通常在戏里扮演戏最重的丑行角色,称之“大丑”
;天资和勤奋程度稍差的,扮演丑角的戏也少了些,称之“二丑”
;再差些的,就只能演“三丑”
了,这样发展下去,久而久之,同学之间的差别也就拉大了。
从行当角度说几句京剧团的编剧和话剧、电影编剧的区别。
后者本身可以算作作家,至少是剧作家。
当他深入历史或现实的生活之后,当他形成了他自己对生活的理解之后,他就可以开始动笔了。
这时,他只管他自己——他要把自己想说的话,通过自己的人物都说出来,或者通过自己的人物关系“说”
出来——他此时显示在心中的舞台、银幕的世界只是他个人的理想世界。
作家心目中的人物根本没有行当,都是比生活中的“活生生”
还要“活生生”
的人,并且都是“一步到位”
的。
作家只要自己觉得痛快淋漓了,就觉得完满无比了。
等他写完了,交给了导演;导演如果觉得好,就由导演去选择演员,并且指挥演员去体现作家心目中的那个美满的世界。
京剧编剧的工作可跟这完全不一样。
他最初也会有自己的想法的,但是绝不能匆忙动笔。
他得仔细盘算一下,自己准备给哪位主要演员去演,自己心目中的这位主角,从行当讲和那位主演是否吻合?还有,人家剧团的次要演员的行当如何?自己戏里的其他角色的行当,是否人家剧团都有?如果这些问题没有障碍,那么自己胸有成竹之后,就不妨去找那位主演,把故事讲给他听,特别把能够让他发挥个人技巧的细节详细描画一下。
如果主演有兴趣,并且在思考后具体参与了意见(比如哪场“我”
穿什么服装、“我”
来点什么绝活儿之类),编剧就可以动笔了。
写完之后,得先拿给主演品评,让他站在个人行当的立场上去“横挑鼻子竖挑眼”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