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兰陵王的子孙
banner"
>
一次我陪同外宾看京戏,舞台上出来个大花脸,因为座位近,还能看见演员的眉毛眼睛乱动弹。
外宾奇怪了,指着大花脸问我:“他脸上究竟有没有面具?”
我说是演员用戏剧油彩抹上去的。
外宾摇摇头,表示不太相信。
剧场休息时,我陪外宾在休息室坐下,给他讲了那个有关“兰陵王”
的古代故事——
中国古代有一个叫“北齐”
的王国,它的王子叫兰陵王,非常英俊。
一次,国王派他出去打仗,他身先士卒冲锋在前,但发现对方士兵并不怕他。
他苦恼了,甚至痛恨起自己英俊的面庞来:“你为什么不能厉害、威猛一些呢?你为什么不能让敌人一看见你就吓得魂飞魄散了呢?”
于是,他想了这样一个办法:找人照着他脸型,专门刻制了一副木头面具。
后来打仗时就戴上面具,正好把脸卡住,空余下两只手可以拿武器。
结果进入对方阵营,敌人就近看见他这副面孔,立刻望风而逃。
外宾信了,于是笑了。
京戏的脸谱究竟是怎么形成的?为什么刻画英勇、豪壮的人要用花脸?最初,又是怎么化装的呢?我猜想,最初可能只是用黑色粗粗地描一下眉毛,同时把眼圈勾勒一下,再把两腮多画些胡须。
表演中把声音搞大,动作中手脚也支起架势……如果这样演了,估计就能与一般的官员(多是老生)书生(多是小生)不同。
这样经过了一些年代,我们聪明的演员祖先们,又想出“是否在这些人的脸上,多涂抹一些颜色”
的设想。
于是,他们用红色甚至是棕色涂抹他们的脸,显得他们很雄壮;再有,他们在一些坏人的脸上涂抹肮脏的颜色,让观众一看见这些人,就知道他们不是好人。
随后,他们不断改变、更换着油彩,让油彩涂抹在脸上不会太难受。
演员们也在逐步适应这样的化装方法,学会涂抹之后还依然会动眼睛,因为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嘛。
如果把脸涂抹得过于厚了,面部动作就不方便了。
京戏脸谱的颜色是不透明的,尽管演员一笔一笔把面部填满,其实只是薄薄的一层。
而观众远远望去,就如同戴面具一般。
脸谱是京戏化装的极致状态,好的脸谱不但不影响演员表演,更让在舞台下的观众第一眼就能判断出“这大约是个什么样的人物”
。
京戏有许多这样好的脸谱,那么有没有“一般般”
的脸谱呢?当然有,而且数量不少。
一个更大的问题是,脸谱这样的化装方法,与京戏中其他年轻人、俊美人的化装之间,似乎反差太大。
同时,因为这一层油彩涂抹于脸,也势必多少会影响到演员的表演。
尤其是观众的座位远了,经常只能听到他们“哇哇”
地大叫,看到他们手脚充分伸开的架势,却看不到他们的面部表情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