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武打真奇妙
banner"
>
说起“武打”
,如果把猴戏看作是小学的“一年级算术”
,那么京剧中的武戏(或者大戏中的武打场面),似乎就可以看做小学的“二年级算术”
。
大家为什么会喜欢京剧中的武打呢?似乎也与天性有关。
哪一个男孩子幼年期间不喜欢舞枪弄棒呢?何况平时从电视和电影中经常可以看到武打片,像《少林寺》《霍元甲》《射雕英雄传》,连外国电影中也有许多表现格斗的,像《佐罗》《三剑客》《黑郁金香》。
这些武打片中,有时是徒手的,有时是拿兵刃的。
电影、电视中的武打,有时要流血、要掉人头、要把一个活人眼睁睁地用刀一劈两半。
每当这时,女孩子就要吓得尖叫,用手蒙上眼睛。
然而京剧武打中没有这些恐怖镜头,所以看京剧时不必有什么顾忌。
京剧中的武打主要是表现什么的呢?一种情况是,两个(或多个)武艺高强的人当场较量,双方都是单个的人,碰上了,比一比。
还有一种情况是,两军交锋,阵前相遇,士兵各自守住阵脚,双方只由率队的大将出马比试,赢了的一方乘势追杀,输了的一方望风而逃,好像一场战争的输赢只取决于率队大将的武艺高低。
其实生活当中并不是这样,古代的外国不这样打仗,古代的中国也不都是这样打仗。
不知你读过《三国演义》没有?诸葛亮的本事,并不只是善于派遣最有本事的大将去战胜对方。
他经常在劣势中作战,准确无误地运用天时、地利和人和的有利因素,这才是他战胜强敌的法宝。
你能说出几个这方面的例子吗?然而历史上那些复杂却又生动的战争过程,在京剧的小小舞台上很难表现,所以大多数剧目就只能以双方大将对垒的形式表现打仗了。
从能否复杂、深刻地表现生活本身的面貌上看,京剧这一手法不能不说成是一种“失”
;但从培养观众形成一种相对稳定的审美习惯来看,也许又变成了一种“得”
。
既然如此,京剧逐渐就从双方大将如何通过舞刀对枪上面动开了脑筋。
慢慢地,京剧形成了自己关于武打的若干“格式”
。
这些“格式”
不是轻而易举就能看懂的。
比如“亮相”
——为什么双方打着打着,会随着“崩、登、仓”
的锣鼓点,猛然停下不动、眼睛都直视着前方?大人为什么总是在这里为演员鼓掌?万一在这时,其中一方突然“使坏”
而发起偷袭,对方岂不倒霉?
比如“刀下场”
或“枪下场”
——双方交战,一方已经败下,胜者不去追赶,反而站在原地挥舞他的兵刃(比如刀、枪)不停,对于这种贻误战机的行为,作为观众的大人们不但不加制止,反而变本加厉地鼓掌,为什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