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再过一段,老师开始给孩子们划分行当——男孩子中,有的唱老生,有的唱武生或小生,有的唱花脸(细分,还有铜锤和架子花的区别),有的唱丑;女孩子中,有的唱青衣,有的唱花旦,有的唱刀马旦或武旦,有的则唱老旦。
划分的标准就是孩子嗓音的音色究竟适合哪一个行当。
多数人一划就准,个别人还需要调整,像著名演员叶盛章、叶盛兰、袁世海,都经过一次或两次的改行当,才最后确定下来。
唱歌的人就没有这样的“麻烦”
,他们只分男声和女声,至多再分出高音、中音和低音。
京剧演员(尤其是男演员)还有一个重大的关口,都要经过“变声”
的严峻考验。
有些人童音特好,但过不了“变声”
这一关,最后只有转业干其他工作,比如改学乐器,或者管理服装什么的。
一般讲,这总是件可惜的事情,但也有通过改行给改好了的。
像著名琴师杨宝忠、李慕良,当时都曾经唱老生,老生没有“唱”
出来,一改拉胡琴,却拉出了名声,拉出了成就。
再谈形体训练。
京剧有各式各样的基本功。
在地毯上进行翻越扑跌的,叫做毯子功;利用刀枪等古代兵器进行格斗的,叫做把子功。
这是两种最基本的训练,训练中可以不带特定人物的特殊情绪去寻求“一般性”
的准确。
除此之外,京剧还有若干单项的基本功,比如髯口功、水袖功、扇子功、翎子功、甩发功、手绢功、翅子功、椅子功等。
因为部分剧目中的部分人物用到了这些道具,慢慢运用也因人而异起来。
用的方法一有区别,从区别中一找道理——于是这项功夫也就逐渐形成了。
举几个例子。
比如髯口功,髯口就是胡子,京剧的生、净、丑三个行当都用得着胡子,但胡子有各种样式。
一般的长胡子分为“三”
“满”
“扎”
诸种。
“三”
(指较稀疏的三绺长髯),适合表现文雅清俊的人物,多用于“生”
;“满”
(指密而长,不能分缝的胡须),是连腮胡须的夸张表现,主要用于体格健壮的上层人物,“生”
“净”
兼用;“扎”
(指密而短的胡须),多用来表现性格粗鲁、勇猛好斗的人物,为“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