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行专用。
上面三种中,每一类又可以有“黑”
“灰”
“白”
三色。
丑行的胡子样式更多了,有“八字”
“吊搭”
“四喜”
“五撮”
等多种,每一种也专门服务于某一类专门人物。
所谓髯口功,还不在于具有多少种服务于特定人物的特定髯口,更主要的是,戴髯口的人在戏剧冲突当中,利用“耍”
它来表现性格。
“耍髯口”
的技巧,有搂、撩、挑、推、托、摊、抄、撕、捻、甩、绕、抖、吹多种,可以单项动作,也可以组合起来连贯使用。
比如水袖功。
京剧服装中,凡是宽大的袍袖的袖口上,通常要缝上一段白色的绸子,叫做水袖。
演员可以利用它做出丰富的动作来表达感情及增加美感,有时利用它向乐队暗示注意配合自己的下一个动作。
舞弄水袖,需要肩、臂、肘、腕、指各个部位的协调动作,程砚秋曾经把水袖动作概括为勾、挑、撑、冲、拨、扬、掸、甩、打、抖十种,每一种都有独特的表现对象。
同时,水袖的尺寸、质料、样式和动作的风格上,不同的演员也都有自己的习惯和特色。
还比如扇子功。
传统戏中常有拿扇子的人,不一定因为天热,只是把扇子拿在手里,一来儒雅,二来动作方便。
生、旦、净、丑都有不少拿扇子的人。
扇子和扇子不同,一是扇子的种类不同,有大折扇、小折扇、团扇、鹅毛扇、芭蕉扇的区别;二是使用的人物不同,同一把扇子放到老生手里和放到小丑手里,用法是不一样的。
上了戏校的学生,声音训练和形体训练是同时进行的,并且随着学戏开始综合训练。
最初的学戏,是一个老师教一群学生。
有了行当,就单学某出戏中自己这一个行当的人物了。
但是这也存在着一个问题——比如《奇冤报》[22]这出戏,其中有三个丑角,最重要的是张别古,其次是刘升,再次才是赵大。
那么同是学丑的同学,到底谁学哪一个丑角?这时,老师通过前一阶段的观察,已经大致心中有底——谁学这一行最有前途,谁稍差,谁最差……于是,老师开始为学生确定档次——条件最好的叫做“大丑”
,就学张别古;条件稍差的,叫“二丑”
,扮刘升;最差的叫“三丑”
,来赵大。
当然,这种分工在戏校中还不绝对,有时也让“二丑”
演一演“大丑”
的活儿,看他是否还能向上再“奔一奔”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