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四、论4~8岁儿童的教育
banner"
>
(一)德育的内容与方法
赫尔巴特主张这个年龄阶段儿童的德育应以给予儿童更多的自由为前提,以仁慈观念的培养为主要内容,而以宽严相辅为方法。
为什么要给儿童以更多的自由呢?赫尔巴特认为,这样做将有利于因材施教。
虽然在儿童的任性的最后迹象还未消失以前,仍必须加强管理的坚定性,但为了使儿童能公开发表自己的意见,以便使我们能研究他的个性,还是必须根据情况给予他尽可能的自由。
这一时期德育的主要内容是教给儿童关于“仁慈”
的道德观念。
在赫尔巴特看来,属于完善性的各种观念儿童几乎总是由自己形成的,而仁慈的观念则较少自我发展。
但这方面的教导不能直接进行,而应通过两条间接的途径。
一是合群精神或合群习惯的培养;二是对儿童的适当的关心。
按照赫尔巴特的意见,首先应设法使儿童养成合群的习惯,而不应让他们单独地呆在那儿。
这样,一旦儿童的恶意表现出格,我们就有了严格约束他的纪律。
儿童越是习惯于服从伙伴中的共同意志,并在这种环境中活动和感到快乐,那么他就越不能忍受孤独感。
我们让作恶的儿童孤独,就是对他的惩罚。
而当我们重新把他接纳到伙伴中间来时,他就立即感到快慰。
他强调这种合群教育必须及时,因为过了这个年龄阶段就不会有好的效果了。
其次,还应通过父母对儿童的恰当的关心来使儿童树立正确的仁慈观念。
赫尔巴特认为,虽然一个儿童由于受到教育而不断地为仁慈举动所感动,但会因习惯而变得麻木不仁。
所以,我们应当取消对他进行习以为常的关心。
当我们重新给他以这种关心时,他就会把这种关心视为我们自愿的举动,并敬重这种举动。
而假如儿童把为他们做出的关心视为我们的义务,视为某种机械的反应,那么这种误解便将会成为他们许多道德判断的明显的渊源。
赫尔巴特注意到,在4~8岁这个年龄阶段,儿童的情绪还直接依赖于我们如何对待他们。
因此,长期地对他们不亲热会促使他们变得冷漠起来。
假如我们不愿使儿童的心灵变冷,不愿扼杀其仁慈的萌芽,那么必须对必要的严格辅以宽容,而对宽容辅以和蔼可亲。
在他看来,虽然在这个年龄阶段还不能完成仁慈观念的培养,但如果我们把同情感与仁慈信念结合在一起,就会有许多收获。
(二)智育
从“教育性教学”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