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1917年,土川五郎在提倡“律动游戏”
之后,又提出“表演游戏”
,打破了历来集体游戏中只模仿成人,缺乏节奏感的呆滞做法,使表演游戏成为符合幼儿特点,生动活泼的集体游戏,也使教育内容有了新的突破。
1940年东基吉所著《幼儿园保育法》一书不仅采用了静止游戏“恩物”
,同时强调运动性游戏对儿童身心全面发展的作用。
这一阶段的学前教育内容还提出利用大自然的条件组织园外教育,让幼儿接受大自然的熏陶,尽情地自由游戏,在自然中开展各种活动,如观察和饲养动物、栽培植物等。
教学方法提倡分组教学法,主张在幼儿园开展创造性游戏,如当邮递员、开商店、过家家等。
1926年,文部省正式制定了《幼儿园令》,这是日本学前教育史上第一部较为完整而独立的法令。
法令规定:幼儿园是为父母都从事生产劳动,无暇进行家庭教育的幼儿设立的保育机构;其目的是“保育幼儿,促进其身心健全发展,涵养良好的情操,以及辅助家庭教育”
;幼儿园放宽了幼儿入园的年龄限制,原则上规定3岁入园,但特殊情况下可以招收3岁以下的幼儿,将保育所纳入了幼儿园体系;保育时间可以灵活掌握,全日制或半日制均可;此外,还规定了幼儿园园长和保姆的任用资格:公立幼儿园的园长“要由小学校本科正教员以及具有保姆资格证者或教员资格证者担任”
,保姆要由“具有保姆资格证的女子担任”
,公立幼儿园的园长和保姆可以享受国家“委任官”
的待遇。
《幼儿园令》的颁布使日本的学前教育逐渐趋于制度化,从而大大促进了幼儿园的发展,幼儿园数量显著增加,平均每年增设15所,到1936年已达到1890所。
当然,这一时期幼儿园的分布极不平衡,大城市占一半以上,农村只占不到5%。
另一方面,《幼儿园令》的有关规定实际上并未能付诸实施。
例如,掌管托儿所的内务省坚持认为,幼儿园不适合贫民子女,招收贫民子女的托儿所仍应单独存在,因此,幼儿园实际上还是以招收富裕家庭的子女为主。
与此同时,一些外国传教士在日本大量创办幼儿园和保姆培训机构,一些社会慈善事业人士在城市贫民区也开始大量兴建保育所和幼儿园,从而使私立园明显增加,甚至形成私立园占优势地位的特点。
到1921年,保育所由全国的15所发展到69所,1938年达到1495所,1944年增至2184所。
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美、英对日宣战,整个日本进入战争状态。
幼儿园和保育所大量毁坏、倒闭、停办,学前教育濒于停顿,这给正在发展中的日本幼儿教育以致命的打击。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日本对外侵略的加剧,尤其是在日本发动侵略中国等国的战争时期,日本国内推行法西斯教育,武士道精神和军国主义思想渗透到教育的各个领域,在学前教育阶段就向幼儿灌输“忠君爱国”
“皇民感情”
等思想,在教育目的中增加了“注重教养”
“纯真虔诚的性格”
“炼成皇国之民”
等反动思想。
这种的教育的负面影响不可低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