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另一方面又通过活动把自己对事物的认识表现出来,即所谓“变内部为外部”
。
教育总是从内因和外因的矛盾入手,在两者之间发现调和的东西,克服差异,最终达到两者的统一。
(四)创造性活动原则
福禄培尔认为,上帝是富有创造精神的。
上帝按照自己的形象创造了人,因而人也应当像上帝那样从事创造性的活动,以认识和表现存在于自身的上帝的精神。
为此,应及早地为年青一代提供从事外部工作和生产活动的训练机会,使他们通过劳动、生活和行动来学习。
并且这比任何其他方式的学习更能为儿童所深入、容易地理解,从而对人的发展产生强有力的影响。
从上述观点出发,福禄培尔对当时学校教育脱离社会生活的弊端提出了尖锐的批评。
他指出:“学生被排除出一切家庭业务之外,排除出一切以制造外部产品为目的的业务之外,乃是我们当今存在的学校,特别是所谓拉丁学校和高级中学的最大缺点之一。”
[68]他充分肯定了创造性活动作为教育的方式在人的身心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意义,认为这种方式的教育不仅能够加强身体,而且能够在极大的程度上加强精神。
经过这种“劳作浴”
,儿童能够以新的生命去投入新的智力活动。
(五)社会参与原则
福禄培尔深切意识到儿童之间的社交关系在其发展中的重要性。
他试图从整体与部分的道理来说明社会与儿童的关系。
他认为,儿童本身是一个整体,同时他们又是社会这个大整体的有机组成部分。
儿童只有通过与他人的交往,才能认识自己与他人的关系,进而认识人性。
在1837年设想的赫尔巴计划(Helba-plan)中,他主张让儿童在团体的活动中来接受教育。
在以后的幼儿园教育实践中,福禄培尔要求教育幼儿使之充分适应小组生活。
“相互帮助”
成为福禄培尔幼儿园的座右铭。
西方学者普遍认为,福禄培尔为儿童个性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领域。
社会合作、社会参与成为福禄培尔的重要教育原理,也是他对近代教育的不朽贡献。
福禄培尔力图运用德国古典哲学的一些观点及自然科学的研究成果来论证和说明教育的本质问题。
虽然其哲学观从本质上说是唯心主义的,并充满了神秘主义色彩;他利用矿物结晶等自然科学的研究成果来说明人的发展,也是不恰当的,但他试图探索教育发展的规律的努力却是应当肯定的。
同时,在他尝试运用德国古典哲学中的辩证法思想来看待教育问题时,也表现出许多积极的特征。
福禄培尔从“上帝是万物的统一体”
的观念中引申出教育的本质,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和教育的必要性,提出培养有自由、自觉和自决精神的、有理性、有智慧的新人的教育理想,表达了德国新兴资产阶级对教育的要求,在当时具有进步的意义。
尤为可贵的是,福禄培尔用辩证的眼光看待儿童教育,把教育过程描述为一个由内外因矛盾决定的、分阶段又相互联系的、由低级向高级不断发展的过程,从而将人类对于教育心理学化的认识推向一个新的阶段。
福禄培尔重视儿童的创造性活动,重视儿童社会性的发展,这些主张反映了近代社会发展对人的素质的要求,对后世教育实践和教育理论的发展,都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