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天中文网

二战后学前教育的发展(第1页)

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二、战后学前教育的发展

banner"

>

1939年,爆发了全球性的第二次世界大战。

英国政府对全民实行总动员,妇女也被列入战时工作的行列。

由于社会的需要,许多战时保育设施应运而生,出现了全日制、半日制幼儿学校及附设的保育班等形式并存的学前教育机构,收效颇佳,到1944年秋天达到了**。

英国政府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就开始酝酿战后教育改革方案,但当时注意力主要集中在调整教育领导体制和初等与中等教育的衔接。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由于经费短缺,师资不够,非义务教育(5岁以下的幼儿教育)一度处于停滞甚至倒退的状态。

为解决保育设施不足的问题,“幼儿游戏班”

(或称“简易幼儿园”

)应运而生。

自20世纪60年代后期开始,初、中等教育的压力有所减轻,政府才有精力和条件考虑学前教育的发展。

政府日益认识到幼儿教育的重要社会价值,开始提供必要的经费援助,以扩大5岁以前的幼儿教育。

(一)《巴特勒法案》

1944年,丘吉尔联合政府通过了一个重要的教育改革法案,即《巴特勒法案》(ButlerAct)。

该法案以当时教育委员会主席巴特勒(RichardArcherButler)的名字命名。

法令规定初等教育由三种学校实行:(1)为2~5岁的儿童设保育学校(这一年龄不属于义务教育之内);(2)为5~7岁儿童设幼儿学校;(3)有的地方如果设立5~11岁的初等学校,则可在校内附设保育班,招收3~5岁的儿童。

《巴特勒法案》把保育学校或保育班的设置规定为地方教育行政当局的不可推卸的义务,但未能将保育学校和幼儿学校连贯起来的思想形成制度。

幼儿学校教育仍作为义务教育的最初阶段而包括在初等教育之中,幼儿教育以5岁为界被割裂开来。

(二)幼儿游戏班运动

由于战后英国的经济非常困难,幼儿教育设施不够,师资也极端缺乏。

同时,随着大城市逐渐出现高楼大厦,儿童失去了集体游戏的机会。

在这种情况下,1961年,家长们自发兴起了“游戏班运动”

(ThePlaygrou),以大城市和工业地区为中心,蓬勃发展起来。

幼儿游戏班运动的特点可概括为:(1)以为幼儿提供游戏场所为明确目的。

幼儿游戏班收容2~5岁的幼儿;(2)几乎都没有自己独立的设施,而是无偿借用成人俱乐部、教堂、婴幼儿福利中心、旧学校等机构房屋设施的一部分作为活动场所。

但也有少数例外;(3)游戏班的管理人员主要是中产阶级家庭妇女,教师和保育员多半由孩子的母亲自愿承担,轮流值班;(4)多在早晨和晚上活动,保育时间为2~3小时,保育人数每班15~20人,其设备、玩具和电费均由儿童救济基金会承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从道果开始乾元劫主最强反派系统重生之名门皇后异度高校[无限]凰女拒嫁:奈何桃花如此多洪主漫威世界的超人我在绝地求生捡碎片道门振兴系统离婚后,少夫人天天轰动全世界当快穿大佬拿了女配剧本我在大佬身边尽情撒野破事精英里的保安不让江山凶案现场直播奶爸:退圈后我种田养娃大佬她又在末世开挂了快穿女主是个真大佬乖宝别哭!禁欲大佬掐腰哄黑莲花皇后她权倾朝野重生1998谈小天逆天仙尊2游戏才不会变成现实南宋游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