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二、战后法国学前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banner"
>
战后,在第四共和国时期(1944—1958年),曾出现过以郎之万—瓦隆教育改革计划为代表的各种教育改革方案。
尤其是郎之万—瓦隆计划首次提出了“教育民主化”
的思想,并首次在一个正式的官方文件中强调根据不同儿童的个体差异、根据儿童的年龄、能力和心理来设计学校,因而被称作一个真正的“以儿童为中心”
的教育改革计划。
[5]但由于当时法国的经济和政治的状况的限制,这份后来享有盛誉的教育改革计划被搁置。
但该计划的进步性是十分明显的。
它的原则影响着战后几十年法国教育改革的方向和进程。
从1959年至戴高乐总统执政的第五共和国开始,法国进入较为稳定的历史时期。
但在1975年以前,政府主要致力于中等教育结构的改革,力图建立单轨学制。
1975年以后,法国的学前教育的发展越来越受到政府的重视,出现了较大的变化。
(一)学前教育改革的历史进程
法国从1957年10月1日开始把儿童入学年龄提前至5岁9个月。
这个决定也得到当时的初等教育视学官和学校当局的赞成。
但对于提前入学究竟是否有利于幼儿的成长和人才的选拔这个问题,尚存在争议。
[6]
1969年,法国政府对母育学校的学习计划和教育方法进行了改革。
改革的主要目的是要进一步加强幼儿的全面发展。
改革后的幼儿教育也采取与小学教育相同的“三段分期教育法”
[7]。
在20世纪60年代末,法国在初等教育阶段全面推行合科教育以代替传统的分科教学。
所有的学科被划分为三个部分:基础学科(语文、数学)、启蒙知识科(历史、地理、自然、公民教育、手工、图画、音乐等)和体育。
与小学这种跨学科的课程相类似,母育学校的课程也分为三大类:(1)基础知识课,上午进行,每周15课时;(2)各种启蒙教育课,下午进行,每周6课时。
这个课程原来分为游戏、手工制作和唱歌等,现在把它们综合为一个课程;(3)体育课,下午进行,每周6课时。
这个新的课程计划主要是为了克服分科教学的绝对性,把各科目有机联系起来,使儿童能更为统一、协调和整体地去认识世界,掌握和运用知识。
同时,这个新计划也是当时重视智育的世界风潮的反映。
在上述三类课程中,基础知识课占去一半以上的课时,4岁以上儿童教育的重点是读、写、算的基础知识和技能,为进入小学做准备。
进入70年代,法国政府更加重视公立学前教育的发展,它已列为第七个五年计划(1976—1980年)的重点任务之一。
1975年的普通教育改革以当时的教育部部长阿比(R.Haby)命名,涉及从学前教育到小学和中学的整个普通教育领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