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1976年12月28日,政府颁布关于母育学校的法令,指出母育学校在普通教育中的重要意义。
其一,母育学校有助于儿童在身体、智力和情感诸方面的发展。
它引导儿童利用各种表达方式,为他以后接受小学教育做准备。
其二,它可以促使儿童早期发展并从教育方面处理可能存在的障碍,有助于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实现机会均等。
该法令要求全面发展城市和农村的学前教育,要求所有5岁儿童进入母育学校和小学幼儿班,在母育学校的教学内容、方法和管理等方面也提出了一系列要求。
20世纪80年代以来,伴随着政治、经济形势的深刻变化,法国教育同社会的不适应显得日益突出。
面对种种问题、矛盾与挑战、法国加大了教育改革的深度,推动了教育内部的改革。
20世纪80~90年代,法国的教育改革以全方位方式展开,涉及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继续职业教育、社会职业培训等各个方面,其特点是以大量的调查报告或研究报告为先导,继而以立法的手段加以推行。
其中1989年7月10日由总统正式颁布执行的《教育方针法》是法国社会党自1981年执政以来的一部重要立法。
它以法律的形式规定了教育的地位:“教育是国家优先发展的事业”
;强调国家应确保青少年受教育的权利;决定成立全国教学大纲委员会,负责指导和协调各学习阶段和各学科间的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以适应学生的不同需要和经济科技的发展变化。
1989年的《教育方针法》的附加报告明确规定了学前教育的目标:“通过对美感的启蒙,对身体的意识,对灵巧动作的掌握和对集体生活的学习,发展幼儿的语言实践能力和个性,同时还应注意发现儿童在感觉、运动或智力方面的障碍,并作及早诊治。”
[8]这个目标实际上强调了法国学前教育的四重作用:启蒙教育作用、社会化作用、诊断和治疗作用、与小学的衔接作用。
该报告对20世纪末的法国学前教育起重要的指导作用。
以20世纪80年代改革成果为基础,90年代法国教育改革以克服学习失败、提高教育质量和提高教师社会经济地位为重要目标。
在教育的总政策上与80年代保持一定的连续性。
在教育思想上仍强调1989年《教育方针法》提出的“学生处于教育系统的中心”
。
20世纪90年代法国学前教育的改革与初等教育的改革紧密联系。
新的改革尝试是打破传统的年级概念,在包括母育学校和小学的整个初等教育中建立新的教学组织形式——学习阶段。
进行这项改革的原则是在1989年《教育方针法》中就已确定的。
1990年政府颁布政令,决定1991—1992学年首先在33个示范省实施,1992—1993学年在全国更大范围推行。
这项改革把学前教育与小学教育合为一体,2~11岁儿童的教育被分为三个连续的学习阶段,每个学习阶段一般由三个学年组成:(1)初步学习阶段(2~5岁)包括母育学校的小班和中班;(2)基础学习阶段(5~8岁)包括母育学校大班和小学前2年;(3)深入学习阶段(8~11岁)包括小学的后3年。
每个阶段的教学活动按学生的能力和水平实行同学科同水平分组教学。
[9]学习阶段的实验和改革的意义在于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幼小衔接,并以学生为中心组织教学。
进入21世纪,法国政府与社会充分认识到学前教育对个体终身发展与国民素质提高所具有的不可或缺的重要性质与独特价值,在《宪法》《教育基本法》以及多部相关的学前教育法律法规中对学前教育性质作出了明确规定,为在全社会形成关于学前教育性质与地位的统一认识,为法国学前教育事业的准确定位与健康发展提供了最为重要的法律依据与原则基础。
法国《教育法典》第211条(2000年)明确指出教育是国家公共事业,其组织和执行由国家予以保证。
《教育指导法》也对包括学前教育在内的教育性质与基本使命做出明确规定,指出教育是国家最优先发展的公共事业;公共教育事业应有助于机会平等的实现,而不论其社会地位、文化或地理背景如何。
2000年《教育法典》第211-8条更加明确地针对幼儿教师再次重申:国家承担(公立)初等学校和幼儿学校教师人员的工资。
[10]
(二)学前教育概况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