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彭咏眼眶一热,跪地抱住母亲双膝:“娘,儿子不怕苦,也不怕难。
只是……这世道,好像并不欢迎真正想做事的人。”
母亲抚摸着他头顶,柔声道:“那你更要挺住。
越是风雨,越要扎根。
你读那么多圣贤书,不就是为了明白是非、守住本心吗?”
一句话,如醍醐灌顶。
翌日,彭咏召集阳江社诸生齐聚彭家祠堂,焚香告祖。
他身穿蓝衫,手持朱笔,在黄纸上郑重写下一行字:“誓守清节,不负斯文。”
随后亲手贴于祠堂正壁,并对众人道:“自今日起,我彭咏立此誓言:无论身处何境,绝不趋炎附势,不结党营私,不以文才谋私利,不因荣辱改初心。
若有违此誓,天地共弃,功名即废!”
众同窗闻言,无不肃然动容。
雷俊抹了把眼角,大声道:“好!
小师兄带头,咱们阳江社上下,也都跟着立誓!”
于是人人焚香盟誓,声震屋瓦。
数日后,彭咏开始闭门谢客,专心温习经义,准备北上应试。
严嵩在京中关系渐通,已托人打点沿途驿站文书,并联系了几位川籍在京官员,约定若彭咏抵京,可暂居会馆,免受盘剥。
同时,他也传来消息:今岁会试确有严党意图操控之嫌,但仍有正直大臣暗中抵制,力争公正取士。
关键在于,考生自身必须文章过硬,且行事谨慎,方能在夹缝中脱颖而出。
彭咏每日黎明即起,诵读《周易》《礼记》,午后研习策论格式,晚间则练习楷书小字,务求笔画工整、无懈可击。
他还特地请苏录模拟考官提问,反复演练应对辞令,力求言语得体、不露锋芒又不失风骨。
腊月初八,天降瑞雪,彭家门前积雪盈尺。
彭咏冒雪步行至阳江书院,亲自向山长杨用修辞行。
老先生拄杖相迎,见他踏雪而来,蓝衫染霜,玉带映光,不禁老泪纵横:“吾道不孤矣!
盈之,你去吧。
记住,宁可落第十次,不可失节一次。”
彭咏伏地叩首,三拜而去。
离泸之日,全城震动。
周知府亲赐“赴京应试”
金匾一面,悬于彭家门楣;唐知县率属吏送至城外十里亭,赠诗一首:“锦水东流去,夔门万仞开。
孤帆随雁起,直上凤凰台。”
百姓夹道相送,孩童高唱《鹿鸣》之诗,妇人焚香祝祷,老人含泪拱手。
彭咏登舟之际,回首望城,只见青山如黛,江雾弥漫,泸州城楼在晨曦中若隐若现,恍如梦境。
船上,严嵩早已等候多时。
两人对坐舱中,望着滚滚江水东去,久久无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