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爱好广泛的少年
banner"
>
曹雪芹长到四岁,曹頫就开始教他认字读书了。
曹雪芹聪明伶俐,《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之类的幼童启蒙读物,他只要跟着念上两遍,很快就能学会,一字不漏地琅琅背诵出来。
他还特别喜欢念一些古诗,读的时候故意学着大人们的模样,拉长声调,摇晃着小脑袋,非常可爱。
有一天,他学会了唐代诗人骆宾王的一首名叫《咏鹅》的诗,只见他神气活现地伸长着脖子,两只小手模仿着鹅儿拨水的动作,拉长奶声奶气的童音歌唱起来。
他那认真而又淘气的怪模样,逗得一家人哄堂大笑起来,祖母李老夫人更是笑得前仰后合,眼眶里都笑出泪来了。
她把这样一个聪明过人的乖孙子搂在怀里,左边脸蛋上亲一下,右边脸蛋上亲一下,不住地亲啊亲,还一个劲儿地夸奖说:“我的娇孙孙,好乖乖,心肝宝贝,长大好好念书,做大官儿,为咱曹家光宗耀祖!”
祖母李老夫人的这番话,可不是随便说着玩儿的。
她是过来人,曹家几十年的宦海沉浮,至今历历在目。
单说丈夫曹寅在世之日,那赫赫扬扬的气派,就像昨天才发生过的事情。
曹家每回为康熙皇帝接驾,都要大兴土木,修筑园林,备置百物器用,“把银子花得淌海水似的”
。
她还记得,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那回南巡,曹家接驾就以织造署为行宫。
那时身为曹玺之妻的婆母孙夫人还健在,已经六十八岁。
康熙皇帝见了老保姆孙夫人,十分高兴,视为“吾家老人”
。
康熙皇帝因见庭中萱花正盛开着,古人以萱为母,于是亲笔题写“萱瑞堂”
三个大字为赐,悬挂于内院正厅上,也正是如今李老夫人的起居之所。
可是,风光是风光了,热闹是热闹了,千里搭长棚,天底下没有不散的筵席。
历年为接驾欠下的亏空银两,任曹家拆东墙补西墙,总也补不上。
虽说康熙皇帝在时,心明如镜,体恤曹家的为难,也曾采取过减免税银,或以盐税代补等办法加以宽解,可惜是杯水车薪,管不了多大的事。
再加上曹府上下排场讲究惯了,挥霍无度,结果是旧账未了,又添新账,就像江河决了堤一般,堵也堵不住。
李老夫人心里明白,现今的曹家,外面的架子虽还没有倒,内府里可是一日比一日地吃紧。
加上曹家人丁不旺,丈夫曹寅、儿子曹颙相继故去,曹家成了一座将倾未倾的大厦,一直让人悬心。
不过,正如俗话所说,“破船还有三千钉”
呢!
更何况,托康熙皇上洪福,曹颙去世后,康熙特谕关照,让侄儿曹頫过继过来,继任江宁织造之职,极力支撑着曹家这座华美的大厦。
如今又有了小曹雪芹,他如此聪明,曹家重振雄风有指望了。
事实上,曹雪芹在幼年和少年时代是赫赫有名的江宁织造署的小少爷,过的是锦衣玉食的贵公子生活。
这样的大家庭,正像《红楼梦》里描写的贾府一样,食则饫甘餍肥,衣则锦衣纨绔。
小曹雪芹也像幼时的贾宝玉一样,被一群丫鬟、小厮围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
所谓生活在富贵温柔之乡,那是一点儿也不假的。
祖母李老夫人对他的过分宠爱就更不用说了,真是捧在手里怕掉了,含在嘴里怕化了,还总张口闭口叫他“小祖宗”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