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祖母的这种溺爱,就像在他头上高高地张开了一顶无形的保护伞,曹雪芹自小就得到府内最高权力者的关爱,这让他从小就顽皮淘气。
这对他日后的成长和个性发展,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
曹雪芹长到七八岁的时候,家里要给他正式设馆读书了。
封建时代,“读书”
两字是有特殊含义的,指的是必须读官方指定的教科书“四书”
和“五经”
。
“四书”
包括《论语》《孟子》《大学》《中庸》,“五经”
包括《诗经》《书经》《易经》《礼记》《春秋》。
读书的目的很明确——“学而优则仕”
,读书是为了做官。
“四书五经”
被尊为古圣先贤的经典,里面讲的封建阶级“治国平天下”
的深奥道理,哪里是七八岁的孩童能够懂得和接受的呢?
对于小孩子来说,读这些书无异于读天书,简直是活受罪。
什么“子曰”
,“诗云”
,“孟子见梁惠王”
呀,读得曹雪芹晕头晕脑,也弄不明白说的是什么东西。
多亏曹雪芹的记忆力特别强,尽管书里那些“之乎者也”
念起来怪拗口的,一点儿不能理解,他还是照着老师的要求都背下来了,虽然从内心里,他对这些枯燥乏味的玩意儿厌烦透了。
更令曹雪芹叫苦的是,稍长了两岁,塾师又要布置他学做文章了。
古时候的做文章,可不像现在的学生写作文,可以随便写自己的所见所感,必须写八股文,又叫作制艺。
更要命的是,作文题目都是出自“四书”
里的语句,只能就这题目去揣摩古人的意思,这叫作代圣贤立言。
一句话,写八股文就是为了控制青少年的思想,逼着他们脱离现实生活,脱离实际,成为服服帖帖地为封建君主制度服务的工具。
少年曹雪芹恨透了这一套东西。
他身在书塾,心却向往着窗外的蓝天,向往着生机勃勃的大自然和丰富多彩的市井社会生活。
尽管那些功课并不能难倒他,每次背书也好,对课也好,他都能应答如流,文章也写得颇受老师称颂。
但他的内心对这些陈词滥调真是厌恶透了,他痛骂那些一心只读圣贤书以求取功名的人是禄蠹。
在厌恶读圣人书这一点上,曹雪芹和贾宝玉如出一辙。
那么,曹雪芹向往的天地在哪里呢?第一是家中的西园,那是他的乐园。
园林里绿树繁荫,鸟翔虫鸣,有无限乐趣。
第二是祖父的大书房。
曹寅一生爱读书,爱买书,藏书之富在江南都是有名的。
今存《楝亭书目》载藏书三千余种,在万卷以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