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的友情,虽然他们的身世际遇并不完全一样。
敦敏,著有《四松堂集》《鹪鹩庵杂志》等作品。
敦敏、敦诚是同胞兄弟,父亲名叫瑚玐,但敦诚在十五岁时,过继给了叔叔宁仁。
他们同是和硕英亲王阿济格的五世孙。
阿济格是清世祖努尔哈赤的第十二皇子,和多尔衮、多铎为同母所生养,其地位的尊贵和显要可见。
但是,努尔哈赤死后,皇子有十六位之多,在争夺皇位的斗争中,阿济格由于行事不果,归于失败,以致被他的政敌逮捕、削爵、幽禁、抄家。
终于还是对他不放心,最后赐予自尽。
由此可知,尽管敦敏、敦诚家族与曹家的等级身份不同,他们一为皇室宗族,一为包衣奴才,但却同样有过被整治、被打击、被抄家的惨痛经历,同样由于皇室内部争权夺位的斗争而遭到残酷的迫害。
在官家气息浓重的宗学里,曹雪芹之所以能和敦敏、敦诚兄弟一见如故,成为好友,恐怕就在于他们有着大致相同的家庭遭遇,从而有了心灵相通的思想感情基础。
当然,他们都爱咏诗作画,赏玩传奇戏曲,气味禀性相投,这也是促成他们建立起牢固手足情谊的桥梁。
敦诚写过一篇《闲慵子传》,曾这样回忆他们兄弟二人与曹雪芹等人在宗学交游的畅意情怀:常经旬不出……或良友以酒食相招,既乐与其人谈,又朵颐其哺啜,亦出,出必醉,醉必纵谈。
然谈不及岩廊,不为月旦,亦不说鬼。
由此看来,他们是坐则接席,出则连舆,日日形影不离,投契得好像有永远也说不尽的话、谈不完的话题。
这里还特别申明,他们交谈时,一不涉及朝政,二不品评人物,三不说鬼。
这其实恐怕是此地无银三百两。
凡是了解清王朝皇室内部斗争从没有止息过,清代的文字狱异常酷烈的人,都能体味出敦诚故意说这番话的苦衷。
曹雪芹在《红楼梦》里一再表白,他写书“毫不干涉时世”
,上面虽有些指奸责佞贬恶诛邪之语,也非伤时骂世之旨,这与敦诚所作有异曲同工之意。
不过,敦诚这话也并不全是障眼法。
他是要说明,他们的话题是有范围、有分寸的,绝不像当时有些狐朋狗友聚谈时的言不及义。
敦敏、敦诚兄弟和曹雪芹都很羡慕推崇晋代的高贤阮籍、嵇康,而阮、嵇之流在晋代那样的乱世里,就是以放浪形骸、佯狂自全、臧否人物自命的。
相投的禀性,相通的思想,一致的品格作风,使得他们的友谊与日俱深了。
敦诚写过一首《寄怀曹雪芹》的诗,其中有这样的句子:当时虎门数晨夕,西窗剪烛风雨昏。
接罗倒着容君傲,高谈雄辩虱手扪。
……
诗句中所言的“虎门”
,即指右翼宗学。
《八旗经文·宗学记》云:即周官立学于虎门之外以教国子弟之义也。”
“数晨夕”
,即经常朝夕一处叙谈。
“接罗倒着”
,犹如今天常说的反戴着帽子、歪戴着帽子,表现人物的不拘小节和幽默诙谐。
“虱手扪”
,用的是王猛扪虱而谈的典故。
《晋书·王猛传》载:“桓温入关,猛被褐而诣之,一面谈当世之事,扪虱而言,旁若无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