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五年后,昔日战火纷飞的庭州,已成为丝绸之路上最繁华的贸易枢纽之一。
城中设有“五方书院”
,专收混血子弟,教授汉语、突厥语、粟特文、梵文与希腊字母。
街道两旁,汉式屋檐与穹顶清真寺并肩而立,茶肆里传来琵琶与乌德琴的合奏声。
每逢清明,全城百姓自发清扫启蒙林分园,孩子们用五种语言朗诵《民本章》,声音汇成一股暖流,融化了最后一丝隔阂。
又一个春天来临。
柳芸的女儿已十五岁,考入太学女子院,主修律法。
她在一篇策论中写道:“吾母常言,启蒙林始于一棵树,兴于一群人,成于一代代不肯放弃理想的人。
今日我辈所承之责,不在复述前人言语,而在面对新难题时,仍有勇气说:我们可以做得更好。”
论文呈至太子案前,苏婉儿读后微笑落笔批语:“得此少年,国之幸也。
准刊于《新政月报》,全国学坊共读。”
当晚,少女独自来到启蒙林。
月光洒落,树影婆娑。
她坐在那块“为民执言”
的木牌旁,打开书卷,轻声诵读: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
>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声音清越,穿透寂静。
忽然,远处传来脚步声。
一位白发老僧缓步而来,手中提着一盏灯笼,照亮胸前一枚铜牌??那是“思过书院”
毕业者的信物。
他曾是安史之乱余党,年轻时杀人放火,晚年悔悟入学,如今云游四方,专为蒙童讲述“何为错误”
。
他听见读书声,驻足倾听,然后缓缓坐下,合掌低语:“原来,我真的活到了这样一个时代。”
风起了。
银杏新芽初绽,嫩绿如洗,一如年年岁岁。
而在遥远的南海,一艘商船正驶向天竺。
船上载着一百株银杏幼苗,以及五十名来自各国的青年学子。
他们将在印度河畔、恒河平原、波斯湾沿岸种下这些树苗,并在那里建立第一座海外启蒙林。
历史仍在前行。
偏见仍在,阻力仍在,
但希望也在生长,
像春天不肯退让的绿意,
无声,却不可阻挡。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