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当然,任何问题,都不是单纯靠言语能够解决的。
刘羡从伤兵营巡查回来,立刻唤来吕渠阳一起议事。
命他去民间招募数百名农妇,专门用来照看伤兵的起居。
药物现在可能是凑不够了,但最起码的生活日常还是要保障...
夜航的船在南海波涛中起伏,桅杆如笔,划破墨色天幕。
月光洒在甲板上,映出五十道年轻的身影??他们或披褐衣、或裹白袍,肤色各异,言语不同,却都捧着一卷《民本章》低声诵读。
风从南方吹来,带着湿热的气息与远方香料的味道,也带来了文明迁徙的讯息。
领队的是拜占庭青年利奥之子阿瑞斯,他生在长安,长于四海学坊,通六国文字,尤擅医术。
此刻他立于船首,望着星斗辨认航向,轻声对身旁的印度僧人摩陀罗说:“我父亲曾言,真正的智慧不在庙堂,而在人与人之间如何共处。
今日我们带去的不只是树苗,更是‘可以活得更好’的信念。”
摩陀罗合掌微笑:“佛陀亦云:‘众生皆具佛性。
’贵邦所倡‘民本’,与我教‘慈悲济世’,原是一脉。”
他转身指向舱底??那里整齐码放着一百株银杏幼苗,根部以湿润苔藓包裹,每株旁还附有一册《启蒙林记事》,用梵文、阿拉伯文、粟特语三种文字书写,讲述那棵银杏如何从渭水畔的一粒种子,成长为千万人心中的灯塔。
与此同时,长安城内,春寒未尽,太学女子院的钟声已响彻晨空。
柳芸之女卢清漪正伏案疾书,她新撰《刑律疏议?妇孺篇》已至尾声。
文中明确提出:“女子非器,不可拘于闺阁;寡妇再嫁,当由己心决断;奴婢诉主,官府须即日受理。”
字字如刀,削向千年积弊。
“你不怕被人骂离经叛道?”
同窗李婉捧茶进来,低声问道。
她是李昭侄女,自幼习武,如今任京畿巡察使副职,眉宇间英气不减。
卢清漪搁笔一笑:“若连我们都不敢写,后人凭什么改?母亲常说,启蒙林不怕争议,只怕沉默。
杜老先生临终前还在批注《礼运》篇,说‘大同之世,必始于一句真话’。”
话音未落,外头传来急促脚步声。
一名小吏手持铜牌奔入:“启禀诸位学子,岭南急报:交州刺史擅自加征‘渔盐税’,激起民变,已有数百渔民围堵官衙,扬言焚仓!
更有人打出‘伪新政、真盘剥’旗号,恐为旧族煽动。”
卢清漪霍然起身:“交州是我朝最早推行‘三合一治’之地,三年前尚无饥馑、疫疠,怎会骤起风波?”
李婉冷哼一声:“还不是那些世家大族不甘赋税均摊,暗中挑唆百姓,把朝廷的好政变成怨府!”
她转身便走,“我去请令南下查案。”
三日后,李婉率轻骑穿越五岭,抵达交州城外。
只见江岸芦苇丛中藏匿着数艘漆黑战船,非官造,亦非民有,船舷刻有古篆“江左遗忠”
四字。
她命人潜入查探,竟发现船上满载私盐、兵器,还有数十份伪造的“免税告示”
,盖着假印,内容竟是鼓动各郡豪强联合抵制新政,恢复九品中正旧制。
“原来不是民变,是阴谋。”
李婉眸光如刃。
她不动声色,先派医队入村施药,安抚民心;又召乡老座谈,听其诉苦。
一位老渔夫握着她的手哽咽道:“姑娘,我们不是反朝廷……只是去年修渠占了滩地,今年又说要收‘水面使用银’,家里三个娃等着吃米啊!
听说北方百姓种田都不用缴这税,为何我们偏要多出一份?”
李婉心头一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