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孔雀衣翻月殿春,琵琶声透紫宸尘。
唐音梵调交融处,一曲惊鸿动帝阍。”
上元节前的长安,寒意未消,乐府的排练厅却已暖意融融。
三十名身着孔雀纹纱衣的天竺舞者正随着琵琶声旋转,纱衣上缀着的金箔片在烛火下翻飞,如无数流萤绕身,引得围观的宫人啧啧称奇。
这便是天竺州都督那陵提婆特意选派的“大竺乐”
舞团,专为庆贺大唐上元节而来,舞团中不仅有舞者,更有携着七弦琴、箜篌、铜钹的乐师,行囊里还装着那陵提婆亲笔所书的乐舞图谱——据说其中《天中天》一曲,是模仿佛陀说法时的庄严气象,《梵竺引》则演绎着恒河两岸的风土人情。
舞团抵达长安的消息早已传入宫中,李承乾特意下旨,让舞团先在乐府排练三日,待上元节当日入宫献艺。
这日午后,他按捺不住好奇,带着太子李象与礼部官员微服来到乐府,正撞见舞者们排练《天中天》:领舞的女子名唤罗睺罗,是天竺着名舞师的弟子,她双臂如柳枝轻摇,足尖点地时如莲花绽放,旋转间纱衣展开,竟如孔雀开屏般璀璨,而乐师们奏出的旋律更是奇特——不同于大唐乐舞的五声音阶,这曲调中多了几分起伏的转音,似恒河的浪涛般时而平缓、时而激荡。
“这便是天竺的‘七声音阶’?”
李承乾轻声问身旁的乐府令。
乐府令躬身回道:“正是,陛下。
天竺乐师说,他们的音阶分‘宫、商、角、变徵、徵、羽、变宫’,比我朝多了‘变徵’‘变宫’两音,故而听起来更显婉转。
幻想姬首发”
李象望着舞者的旋转舞姿,眼中闪烁着兴奋:“你看她们的‘胡旋’,比西域的旋转更快,足尖几乎不离原地,却能转出十二圈,真是绝技!”
上元节当晚,大明宫含元殿前搭起三层高的舞台,台下灯火如星,文武百官与各国使者分列两侧。
当“大竺乐”
舞团登场时,台下瞬间安静——罗睺罗身着缀满珍珠的孔雀衣,手持嵌宝琵琶,身后的舞者们各持乐器,随着铜钹一声轻响,《天中天》的旋律如流水般漫出。
罗睺罗轻启朱唇,用梵语唱和,虽无人能懂歌词,却从那庄严的语调中听出敬意;她的舞姿更是精妙,时而单腿独立如菩提立雪,时而俯身旋转如莲开见佛,当唱至高潮处,三十名舞者同时展开纱衣,金箔片反射着宫灯的光芒,竟在夜空拼出一尊巨大的佛像剪影,引得台下惊呼连连。
“好!”
李承乾抚掌赞叹,“这乐舞既有宗教的庄严,又有艺术的灵动,当真是妙绝。”
他转向身旁的天竺使者,“朕欲将‘大竺乐’纳入大唐‘十部乐’,与龟兹、西凉等乐并列,让后世子孙都能领略天竺风采,不知都督意下如何?”
使者忙躬身回道:“陛下圣明!
我家都督常说,乐舞是心之声,能让唐竺百姓心意相通,若能入列十部乐,实乃天竺之幸。”
演出结束后,李承乾特意留下天竺乐师,命大唐乐师与之交流。
乐府的首席乐师裴神符捧着乐谱,向天竺乐师请教《梵竺引》中的“般遮调”
:“此调的转音如羚羊挂角,无迹可寻,不知可有规律可循?”
天竺乐师取出贝叶谱写的乐谱,指着上面的符号解释:“此调以‘喉音’为基,转音时需提气过腭,如恒河水流过礁石,看似杂乱,实则暗合自然之律。”
两人一唱一和,竟在殿内即兴合奏起来,唐式的横笛与天竺的七弦琴交织,生出一种前所未有的和谐。
此后一月,乐府成了长安最热闹的地方。
大唐乐师们围着天竺乐师学习“般遮调”
“梵呗腔”
,天竺舞者则跟着唐宫舞姬学《霓裳羽衣舞》的水袖技法。
罗睺罗将天竺的旋转舞姿与唐舞的舒展身段结合,创作出《莲台舞》,舞至尾声时,她以单腿站立的姿势缓缓俯身,水袖垂落如莲瓣,看得众人如痴如醉。
裴神符更是灵感迸发,以“般遮调”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