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花瓣用唐式的没骨画法,叶脉却用梵文的“种子字”
装饰,一碗之中,竟见两国风情。
这种“莲纹青瓷碗”
很快风靡天竺,贵族宴饮时若不用此碗,便觉失了体面;僧侣化缘时捧着它,信众们总会多施些财物。
瓷窑的规模日渐扩大,工匠们又创作出更多融合之作:仿唐式的“凤首壶”
,壶身却刻满梵文经咒;天竺的“多穆壶”
,壶嘴做成唐式的龙首造型;最妙的是一种“唐梵合璧瓶”
,瓶口是长安的牡丹纹,瓶腹是恒河的波浪纹,瓶底则刻着“曲女窑制”
西个汉字与对应的梵文。
周明常对徒弟们说:“烧瓷如做人,既要守得住本真,也要容得下异趣。
你看这瓷瓶,少了唐的牡丹便失了华贵,缺了梵的波浪便少了灵动。”
瓷器的流通,很快超越了实用层面,成了文化交流的使者。
曲女城的商人将青瓷碗运往波斯,利润比贩卖丝绸还高;大唐的丝路商队则带回白瓷佛龛,长安的寺院争相收藏,称“此乃佛缘西传之证”
。
有次西域使团来访,见那陵提婆王用“唐梵合璧瓶”
盛酒,不禁感叹:“观此瓶便知,大唐与天竺早己如釉与胎,密不可分。”
那陵提婆王对瓷器的喜爱,几乎到了痴迷的地步。
他命人在王宫旁建“瓷苑”
,收藏各式梵唐瓷,还常与周明探讨烧瓷技艺。
“朕听闻唐瓷有‘南青北白’之说,”
他指着一窑新出的彩瓷,“若将青、白二釉同施一器,会不会更显奇妙?”
周明受此启发,尝试“釉下彩”
技法,用钴料在白瓷上画天竺神话,再罩一层青釉,烧出的瓷器青中带蓝,蓝中透白,如恒河星空般绚烂。
为感谢李承乾的支持,那陵提婆王特意命工匠烧制一对“御赐瓷瓶”
。
瓶高三尺,通体白瓷,颈饰唐式龙纹,腹绘天竺飞天,瓶身用金粉刻汉文“天可汗抚有西海”
,对应梵文“大唐皇帝庇护万邦”
,底部落“贞观年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