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紫宸殿里见君臣,贡册新添汉墨痕。
共话蕃州兴废事,一堂和气暖乾坤。”
秋收后的长安,朱雀大街上旌旗飘扬,一队身着唐式朝服的天竺使者正缓步前行,为首者正是天竺州都督那陵提婆王。
他身后的队伍中,既有捧着火珠、宝石的侍从,也有背着账册的文吏,行囊里装着的不仅是岁贡珍品,更有一份沉甸甸的治理答卷——这是他首次以藩属州都督的身份赴长安述职,也是唐竺关系迈入新阶段的重要见证。
自天竺州设立以来,李承乾便定下“岁贡述职”
制度:藩属州需在秋收后派遣使者入朝,汇报一年内的治理情况,献上本地特产。
往年那陵提婆王多遣使者代劳,今年却执意亲往,在给李承乾的奏报中写道:“臣蒙陛下天恩,得掌梵土,不敢自逸。
愿亲赴长安,面陈治理得失,以表臣心。”
消息传到长安,李承乾特意命鸿胪寺整修驿馆,准备迎接。
他对太子李象笑道:“那陵提婆亲来述职,足见其诚意。
朕要亲自听听他如何治理天竺州,也要让他看看长安的繁华,更知归唐之利。”
那陵提婆王抵达长安时,受到了亲王规格的礼遇。
李承乾命李象率百官出城迎接,朱雀大街两侧的百姓夹道欢呼,不少人指着天竺使者的服饰啧啧称奇,孩童们则追着队伍奔跑,喊着“梵州来的客人”
。
那陵提婆王望着眼前的盛世景象——宽阔的街道、林立的坊市、往来的商旅,眼中满是赞叹,对身旁的李象道:“长安之盛,果然名不虚传。
臣在曲女城仿建朱雀大街,如今看来,不过是得其形,未得其神啊。”
次日朝会,太极殿内庄严肃穆。
那陵提婆王身着紫袍玉带,按唐制行三跪九叩之礼,奏道:“臣那陵提婆,幸赖陛下天威,天竺州年内风调雨顺,百姓安乐。
今特来述职,恭请陛下圣安。”
李承乾赐其平身,温言道:“都督一路辛苦。
朕听闻你在天竺州推行唐制,兴州学、开瓷窑、护丝路,颇有成效,说来与朕听听。”
那陵提婆王取出早己备好的账册,双手奉上:“臣不敢居功。
这是天竺州的户籍册与赋税账,皆用唐纸抄写,汉文标注。
年内新增编户三千,赋税比去年增两成,皆因丝路畅通,商税兴旺。”
内侍将账册呈至御前,李承乾翻开细看——册页整洁,字迹工整,户籍登记详尽到每户的丁口、田产,赋税账目更是条分缕析,连州学的花费、驿站的修缮都记录在册。
他抬头笑道:“都督治理有方,账册比长安的县衙还要细致。
看来你是真把天竺州当成大唐的土地来治啊。”
那陵提婆王躬身道:“臣不敢懈怠。
臣深知,天竺州能有今日,皆赖陛下法度。
臣己按唐制整顿吏治,凡贪赃枉法者,无论婆罗门还是刹帝利,一律按唐律处置;州学的学子今年有三人赴长安考取功名,臣己命他们返乡任职,传扬大唐教化。”
朝会结束后,李承乾在麟德殿设宴款待那陵提婆王。
席间摆满了唐竺合璧的菜肴:用天竺香料烹制的胡饼,配着长安的酪浆;恒河的鲜鱼,按唐式做法清蒸,淋上吐蕃的酥油。
酒过三巡,那陵提婆王起身离席,对李承乾深施一礼:“陛下,臣有一事恳请圣恩。
天竺州虽己归唐,然‘天竺’之名仍带异域之感。
臣愿请陛下赐一新名,以显‘梵唐一家’之意。”
李承乾闻言,略一沉吟:“天竺乃佛国圣地,梵音悠扬,不如就叫‘梵州’如何?取‘梵唐共辉’之意,既存其本,又显归属。”
那陵提婆王眼中闪过狂喜,伏地叩首:“‘梵州’之名,甚合臣意!
谢陛下赐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