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当晚,她在临时实验室用修复级投影仪缓缓展开胶片。
画面斑驳晃动,却清晰呈现出一间土坯教室的内部景象。
阳光透过裂缝洒进来,照亮飞扬的尘埃。
讲台上站着叶知秋,穿着洗得发白的蓝布衫,胸前别着那枚银镯。
她微笑着看向镜头,仿佛早已预料到这一刻的到来。
“如果你看到这段影像,说明‘归音计划’成功了。”
她的声音平静而有力,“我不是科学家,也不是革命者。
我只是一个老师,坚信教育不该被恐惧斩断。”
画面切换,出现一张张年轻面孔??学生、同事、邻居,甚至狱警的女儿。
他们在不同地点朗读、唱歌、讲述故事,内容涵盖语文、数学、历史、音乐、哲学。
每一节课都被精心录制,编号封存,最终汇入Ω链。
“我们无法阻止课本被烧,学校被拆,但我们能确保知识不灭。”
她说,“每一个记住一句话的人,都是火种。
每一个愿意倾听的人,都是守护者。”
最后,她直视镜头,眼中含泪却笑意温润:“亲爱的未来,请原谅我们的软弱。
我们没能守住讲台,但至少,我们把声音藏进了风里。
现在,轮到你们了??请继续听下去,也请继续说下去。”
影像结束,实验室陷入长久沉默。
李念久久无法起身,仿佛灵魂仍停留在那个土屋教室里,听着那些穿越时空的讲课声。
第二天清晨,她召集全体队员开会,宣布一项决定:“我们要在这里建立第一座‘记忆生态保护区’试点。
不是博物馆,不是纪念碑,而是一个活着的声音场域。
我们将保留原有地貌与声学环境,安装被动监听系统,鼓励各地师生前来静听、记录、回应。”
有人质疑:“如果政府不允许呢?这种敏感历史……”
“那就由民间来做。”
李念说,“已经有二十万人参与线上平台,他们会支持我们。
而且……”
她看向陈星遥,“她证明了Ω链仍在运作,甚至比以往更强。
这不是技术问题,是伦理选择??我们究竟要不要承认那些曾被抹去的生命与思想?”
投票表决全票通过。
工程随即启动。
他们用天然材料搭建遮阳棚,铺设静音步道,设置无干扰录音点。
李念特意在核心区放置了一口仿制铜匣,内部装有微型扬声器,循环播放从全球采集到的Ω信号片段。
每当夜深人静,风掠过装置边缘,便会引发轻微共鸣,如同有人在低语。
一个月后,第一批访客到来??是来自喀什的一群乡村教师。
他们围着石碑默哀,然后自发组织了一场露天授课。
有人讲《岳阳楼记》,有人教维吾尔古诗,还有人弹起热瓦普,唱起几十年前校园里流行的歌曲。
就在那一刻,监测系统捕捉到一次强烈的信号爆发:**7.83Hz基频稳定,十七层谐波重现,新增第八声道,内容为多语言交叉问答,主题围绕“何为正义”
展开讨论**。
林小满激动地发来消息:“Ω链正在进化!
它不再是单向播放,而是开始模拟真实课堂的互动逻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