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我们先来说说农产品期货市场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当前,国际大宗商品包括农产品的定价主要有两种方式。
对有着成熟的期货品种和发达的期货市场的一些大宗商品品种而言,其价格基本上由国际最著名的期货交易所标准期货合同的价格来决定,比如美国芝加哥期货交易所的大豆合约。
对于还没有受到广泛认可的期货品种和期货市场的初级产品而言,其价格基本上由该产品的主要卖家和主要买家每年谈判达成。
现在,大宗农产品国际贸易商品的价格主要参照或依据几家主要期货交易所的期货价格,因为期货价格被认为已经反映了影响价格的诸多因素,包括基本供需关系、地缘政治、突发事件、投机炒作等,所以完善的期货市场价格有很强的指导性,成了国际贸易的定价基准。
比如,包括小麦、大豆、玉米等主要农产品的国际定价中心就是芝加哥期货交易所(CBOT),这些农产品的现货及贸易价格均以其为基准。
举例来说,中国某企业要买入巴西大豆,其最后成交价即为CBOT的大豆期价,再加上一个升贴水(premium)。
因此,谁能影响期货价格,谁就掌握了商品定价的主动权。
也正因为如此,发达国家才如此重视期货市场的发展,全球重要的大宗商品生产商和贸易商(跨国粮企ABCD既是生产商,又是贸易商)才如此关注和参与国际期货市场,国际游资更是把国际期货市场作为重要的投资、投机场所。
延伸阅读:芝加哥期货交易所
芝加哥期货交易所是当今世界上规模最大、最具代表性的农产品期货交易所。
19世纪初期,芝加哥是美国最知名的谷物交易集散地,随着谷物交易的不断集中和远期交易的出现和发展,1848年,由82家谷物交易商发起组建了芝加哥期货交易所。
该交易所成立后,对交易规则不断加以完善,于1865年用标准的期货合约取代了远期合同,并实行了保证金制度。
芝加哥期货交易所除了提供玉米、小麦、大豆等农产品期货交易外,还为美国中长期政府债券、股票指数、市政债券指数、黄金和白银等提供期货市场,还提供农产品、金融和金属等期权交易。
芝加哥期货交易所的玉米、小麦、大豆等农产品期货价格,不仅成为美国农产品生产、加工的重要参考价格,而且成为全球农产品贸易的权威价格。
2006年10月17日,芝加哥期货交易所(CBOT)与芝加哥商品交易所(CME)宣布合并,从而成为全球最大的衍生品交易集团,资产规模达到250亿美元,交易品种涉及利率、外汇、农产品和工业品、能源以及天气指数等衍生品。
2010年,该集团涉及期货与期权交易31亿笔,交易总值达到1000万亿美元。
中国企业也在利用国际期货市场来进行关联商品的套期保值、风险规避,但在它们参与游戏之前,别人已经确定了游戏的规则。
中国虽然是世界上小麦、玉米、大豆等粮食产品的最大生产国、消费国和重要的进出口国,但想在国际期货市场上发出自己的声音,伸展自己的权利时,却发现一切都是那么的无力和无助。
“中国需求”
经常被炒作和狩猎。
常常出现的状况是,中国买什么什么价格就涨得厉害,中国卖什么什么价格就跌得最凶。
所谓成熟的期货市场,其实就是个消息市。
谁掌握了“权威消息”
的发布权,谁就可能掌握期货价格的决定权。
这就是所谓的市场逻辑,冷峻而残酷。
在所有的“消息发布者”
中,美国农业部占有最高端、最独特的位置。
一直以来,美国农业部(USDA)报告被市场看作权威指引,其对农产品价格的指导作用几乎没有人怀疑过。
许多行业分析师们在分析、操作时都以它们的报告为准。
在农产品期货市场中,也只有美国农业部发布的定期报告能成为投资的风向标,不关注这样的报告,投资者也就没有了投资指引。
这在全球农产品期货界几乎是无人不知的事实。
美国农业部的农产品数据报告做得很细,包括每周月制作、发布大豆、玉米、小麦、棉花等农产品的出口销售报告,每周月上述农产品供需情况报告,还定期出台展望报告,对未来一定时期的美国农产品播种等情况进行预测。
同时,美国农业部还对除美国外的国家进行农业生产等方面的预测并出台相应报告。
由于报告数据并非完全由美国农业部自己制作,而是邀请外来人士独立、封闭、集中完成的,这也增添了报告的所谓“权威性”
。
但就是这样貌似客观、中立的权威报告,却成了美国人“调控”
农产品期货价格的锐器。
在农产品行业,美国农业部通过它的报告,获取了几乎每个环节的绝对话语权和决定权,毫无疑问,它也间接获取了定价权。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