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本性具足,故发为万善而通感不穷。
)故鬼神既远,人性获伸。
这是诸儒莫大的功劳。
然而他们却有短处,现在不妨略为说及。
他们涵养本原的工夫,虽说绍述孔氏,却受佛家禅宗影响太深,不免带着几分绝欲的意思。
实则欲亦依性故有,不一定是坏的东西,只要导之于正便得。
如孟子教齐宣王好色好货,都可推己及人,使天下无旷夫、无怨女,及使百姓同利。
这欲何尝不可推扩去做好的。
如果要做绝欲工夫,必弄得人生无活气,却是根本错误。
或谓今人纵欲已极,正要提倡绝欲以矫之,不知讲学唯求其理之真而已,如何存得一个矫弊的意思。
(矫又成弊。
)俟鸟兽之风息,人道反诸正,将皆投诸真理之怀抱,而何至纵欲无已乎?我辈服膺儒先,不要漫无拣择。
他们因为主张绝欲,故用功亦偏于主静。
如伊川见人静坐,便叹其善学。
静坐本是他们共同的主张。
后来李延平更看得重要,尝曰:“学问之道,不在多言,但默坐澄心体认,天理若见,虽一毫私欲之发,亦退听矣。
久久用力于此,庶几渐明,讲学始有力耳。”
在他们的理论,动静是一致的,所谓即动即静、即静即动的。
他们根本不承认是废然之静。
这个理论,我也未尝否认。
不过道理是很古怪的,往往差之毫厘,谬以千里,这个差谬,大须注意。
静中固然不是没有动,但吾人才多着意在静,便已把日常接触事物的活动力减却许多。
(此处吃紧。
)所以他们虽复高唱格物致知,而其弟子已沈禅悦,而惮于求知。
他们虽复不忘经世致用,而卒以养成固陋偷敝的士习,因为他们把主静造成普遍的学风,其流弊必至萎靡不振,这个是不期而然的。
后来陈同父、叶水心一辈人才起来反抗他们的学说。
同父思想虽粗,却甚可爱。
那时候确少不得同父一派的功利思想。
(同父云:“禹无功,何以成六府;乾无利,何以具四德。
如之何其可废也。”
)同父和朱晦翁辩论的几篇书,极有价值。
最要紧的是两个意思:一是反对他们尊古卑今而否认进化的思想;二是反对他们自信未免于狭,而又把道理说得太高,所以误视三代已下的人都是盲眼。
同父是个文学家,只惜气力太虚浮,毕意振作不起来。
水心思想较同父稍细,而不及同父开张。
他是一个批评家,颇似汉王仲任之流,然本领不大,虽博辩而无宏规足以自树,故虽有一时摧陷之功,终亦不能别辟生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